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第二章第六节整齐与变化:声律和对称的艺术(下)248

【读书笔记】第二章第六节整齐与变化:声律和对称的艺术(下)248

作者: 指间渡石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20:23 被阅读0次

一、

1.最严格的对称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对偶”,“排比”是对偶的发展。许多讨论修辞学的书籍规定:对偶要求字数、结构相同,字面对应:排比要求三句以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2.概念是对客观现象的逻辑概括,是我们思辨的武器:当我们用概念来思考的时候,表明我们的认识已经升华到理性的高度,然而,当人们用概念来概括自己认识的时候,往往也束缚了自己。

3.“名”与“实”之间、概念与物质世界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费尔巴哈说:“我们在现象学的开始中,只不过见到永远是普遍的词和永远是个别的物之间的矛盾。”

4.事实上,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群体,句子形式的变化和发展都是一个心理和言语操作的流程。这个流程是不能截然割断的。“对偶”和“排比”之间存在着过渡状态,我们不妨称它为“对称句”。

5.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隔人离别处,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6.回环

①天映运山睛入画,画入晴山远映天。

②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天然居”饭馆门口对联)

③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④处处花飞花处处,得添碧水碧得潺潺。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视是寂寞的秋的清势。

7.顶真

顶真有它特定的修辞功能,它在叙事上可以使“情状紧迫,扣人心弦”。在写景上能使“文句自然明快”,有“文句紧基的效果“黄庆萱先生也说“顶真格上下环扣能赋予作品'统调'的作用”

①断肠人写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元人小令,佚名《情》)

②顶真本身并不体现对称,但是它用于议论,常常出现层递和连锁,这就与对称(排比)挂上了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

顶真不仅体现了一定逻辑联系,又使话语紧密衔接,再加上对称,语势与内容结合,自然大大增强了语言的雄辩色彩。

8.我们之所以要分析对称(包括与其他因素结合)的衍生形态。是为了防止用我们自己归纳的概念限制了我们的视野,束缚了我们自己:当我们观察对称的各种衍生形态的时候,我们又要注意它的基本形式——对偶、排比。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有实践和训练价值的是排比。

二、1.在本障第一节里说过,就思维方式而论,排比(包括一些相互对应的双句)的基本思维流程是拓展——把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分解,再用相似的句子形式进行组合。善于不断改变思维角度。捕捉更多的切入口,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表现。

2.学生驾驭语句能力逐渐熟练化的进程,注意:①排比格式内部的排序,一种是递进,一种是并列。巧妙地利用排比还可以加强篇章的内部联系,成为一种谋篇的手段。

②正确而熟练地运用重复。重复具有修辞作用,也有结构作用。

在本章第二节里我们曾经分析过这种变化:这样处理,从整体看,句子更长了,可是读起来并不吃力,这是因为在增添了词语的同时,也增加了换气的时间,从局部看,每一个单位却是更短了。比外,关键词语由于重复得到了强调,语势加强,本来连绵不断的内容由于分列也眉目清楚。句子的清晰度反而提高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质上是“长话短说”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效的重复是修辞,无效的重复是语病,得失之间在于语感。

排比句式中重复的词语不是可以任意增多或减少的,它通常是强调的一种方法。“重复”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它的作用是通过反复制激来加深对方的印象。

三、1.重复的重要修辞功能是强调。

2.间隔出现的重复能彼此呼应,加强上下文的联系很容易组成排比格式。

3.重复、排比融合在一起形成连锁组合,可以更好的表现激情。

4.重复而要有变化,这就是词面错综。实际上是一种同义反复。

5.在政论里,如果适当的运用词面错综的重复,除了增强语势外,还会增强语言的风格色彩。会别有风味。

6.再进一步拓展,就是铺陈,铺陈就是对同一概念(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局部来反复渲染、烘托,使之扩大到相当篇幅,借以收到强调的效果。如果说词面错综是语词叠用(简单重复)的变体,那么,铺陈又可以说是词面错综的变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第二章第六节整齐与变化:声律和对称的艺术(下)2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xe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