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的一篇文章上了简书的首页,编辑帮我轮番推荐,让我受宠若惊。
其实注册简书已经很长时间了,每次看到首页的文章阅读数都很高,不由地羡慕。所以一开始写文章的目的都是奔着上首页去的,几次被拒之后,就开始心灰意冷。告诉自己首页哪是那么容易上的,然后就卸载了简书,文章也没有继续写。
文/十二一个月前,朋友邀我一起写公众号,我答应了,纯粹只为逼自己每天去写点东西。说实话,我写的东西真不咋地,阅读量是少得可怜,不信你可以去看我们的历史文章。
以前,我也是一个极要面子的人,写得不好不敢往外发,觉得实在丢人。自从觉得进步比面子更重要之后,我开始放弃这种所谓的自尊心,只要每天都写五百字就可以,写了就往公众号发,坚持发。因为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不为获得赞扬,也不怕批评,所以心态上比较轻松,不然也不可能在只有两位数粉丝的情况下坚持更新了。
写公众号以后,我重新开通了简书,把一些在公众号首发之后的文章发到简书上。偶尔有文章能收获过百的阅读量,大多数文章则是无人问津。相比最开始接触简书那会儿的功利急躁,现在则淡定许多。被拒或被收,阅读量多少都不再影响我的心情,对我来说,写作已经变成了纯粹的思考和输出。
看到简书心理专题的征文,刚好脑子里有一些相关的素材,于是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文章写出来,照例先发到公众号。之后再发到简书投稿心理专题,很快文章被编辑收录,同时推荐至了其他几个专题和首页,就这样成就了我在简书的第一篇首页文。
这几天在浏览各种信息,收集写作素材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霎那间很有感触,这不就是我上首页的印证吗?无独有偶,我想起几年前给某网站写稿的一段经历。
那时,网站成立的时间还不长,那段日子我因一些事心情持续低落,常常在网站上晃悠。偶然有一天看到在招募打卡作者,为了让自己有点事做不至于一直沉醉在低落的情绪中,我主动应征。写了一篇样文之后,顺利通过。
当时的打卡作者没有稿费也没有任务要求,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周至少写一篇。
写了一段日子之后,我的心情不再那么沮丧了,也在打卡作者群里结实了几个不错的伙伴。
大概因为我的出产数量还可以(质量不敢保证),编辑对我青睐有加,把我的文章推荐给了一个杂志社的编辑。因此后续我也有几篇文章上了杂志的版面,当然,杂志社是给稿费的。那时单位同事都很羡慕我隔段时间就能收到汇款单,我知道那羡慕更多程度上不是汇款单上的数字而已。
又过了很久,网站开始集结一些作者的文章出书,因我的文章基数比较大,也入选了七八篇,然后对这些文章重新修改,加参考文献等等。书稿从集结到出版花了不少时间,久到之后某一天我收到编辑打给我的版税时,惊喜万分。这算得上是额外的一笔收入了,当然金额不大,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碰上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问,这事有没有用?很多时候,并不能立马得到答案。可能有用,可能没用,而且眼下必定是看不到什么好处的。基于这样的理由,人们会做出截然相反的两种选择。
一种人选择,不管有没有用,学了再说,做了再说,于是学着学着做着做着就变有用了,就看到收益了;而另外一种人的选择是,这个有什么用?学它做什么,浪费时间,于是很多事就都没机会变有用了。
我以前是不折不扣的第二种人,做事比较带着功利心,看不到结果的事我很少去做,所以很容易把自己局限死。只是那么偶然的一次,去写打卡文,也是纯粹为了让自己有点事做不低迷而已,而之后一系列的结果却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选择成为第一种人的开始,大概就是写公众号以后。我开始意识到之前的自己多么局限,开始慢慢转变思维,我们的公众号介绍有一句话:莫问前程,但行好事。如果写作是一件好的事,那么无论我能不能写出爆文,能不能为公众号增粉,这些都不应成为我写作的初衷。写作的快乐应当来源于写作本身,去收集素材、去思考、去敲字,看一篇文章从无到有的成就感。
文/十二当我选择成为第一种人的时候,我发现资源向我靠拢,贵人被我吸引了。之前将我的文章推荐到杂志社的网站编辑,还有将我的文章发自己的朋友圈推荐的简书编辑,我们都素未谋面,但她们真的都是我的贵人。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认为这是一句蕴含大智慧的话。当我们转换焦点,心态能更加平和,更能专注在这件事本身上。之后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