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大学的专业是档案学,学了四年。
为啥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在填报志愿指导时,老师说他弟就是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成绩一般,毕业前就被部队要走了,这是个很大的诱导,直接影响了一些人的后来。
9月,当我走进新生宿舍时,我见到了高中同班的另两个女生。
当时,我们都认为这个专业冷门,以后工作坐办公室,不受风吹雨淋,很适合女生,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老师的一句话:他弟是班上成绩前十里唯三的男生之一,另两个考了研。
踏踏实实学了四年,毕业时,进了一家工厂。
工厂里有个档案馆,如无意外,我的后半生将在那里度过。
结果,惊喜来得有点突然。
工厂有个规定,所有新录用的大学生都要在干部处(后来的劳资教育处)过渡一个月。
后来,才知道,其实是干部处有一个空缺,他们要在这一个月里考察看哪个人合适就留下。
我进厂时,前面的近十个人都经过一个月考察后,被陆续分到技术、财务、车间等。
最后,因为我的勤恳、认真、老实,兼之一手娴熟的五笔打字技能,幸运地留在了干部处。
我叔曾说,工作后,特长比专业重要。那一次,我对这句话有了更直观地领悟。
02
干部处的工作相对清闲,但又很重要。一些重要的人事、薪酬信息都由这里发布。算得上一个香饽饽部门。
每天的工作大同小异:早上提前十五分钟到办公室,先是打扫卫生,拖地、擦桌子,提开水。这些我都很有眼色地承包了,有时,还顺手帮对面同部门的计生委员拖地擦桌子提开水,第一个月,她造工资表时给我按整月标准造上了(按规定,我十五号之后报到只能发半个月工资),我很感谢她。做完准备工作,正式开工。无非是一些文件流转、跟催、监督,有两个师傅在,工作很轻松。
这个厂是五十年代建成的,国企老厂,一度在行业内很有名气,当时的同行业不多,市场竞争没有现在这么激烈,每个月的生产任务也不紧张,加班基本无。
每天下班后,我要么回宿舍用小煤油炉做饭(为了省钱),看书,睡觉;要么就拿一本《EXCEL大全》在办公室的电脑上练手。
计划不如变化快。实习期没满,厂里减员增效,部门合并,干部处合到劳资教育处,我没有编制,岌岌可危。幸亏,我这人有福,身边有贵人,一直负责带我的师兄向劳资教育处处长极力推荐我,说我学历高有头脑有潜力,处长同意师兄带我一起过去。
到了劳资教育处,让我管理待岗职工,前任的两个师傅人也很好,他们要内退了,待我就像待自己孩子一样,看我还踏实,能听进去话,愿意给我讲一些厂里的人情事故,教我为人处事的道理,我至今都很感激他们。
待岗职工,顾名思义,就下岗职工二次分流前的过渡期。那时我手底下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四十多个管理对象。虽然下岗了,也不会让他们闲着,规定每周二报到一次,按考勤发放待岗费,大概二百多块钱。
有些脑子活泛的除了周二报到,其他时间早找其他挣钱的路子去了;那些老实的,在工厂里待了几十年,没有其他技能,就盼着某一天能再被分流下去,他们对报到比较热心,签完到不急着走,在办公室和师傅们聊聊,打听打听消息。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工人,男的,大概四十五岁多,中等个子,面皮黄又亮,后来,我才知道,他得了肝病,很严重,每次来,我都发现他的肚子比上一次更鼓更大。师傅们总是非常耐心,旁敲侧击地开导他,鼓励他。有一天,他说,“别说这些废话了,我知道我是啥病,我也就是来见见老朋友,见一面少一面,谁都有这一天,有啥想不开的。”
现在,我仿佛还看见他那一张黄亮黄亮的脸。从他身上,我学会了认命、豁达和从容。
03
管了一阵子待岗职工,领导可能对我的工作态度比较满意,让我接触薪酬管理,就是给全厂三千多人汇总工资,这是个大活——三千多人,既要保证数目要准,又要保证按时发放。
我那时才隐约明白“大学学得不是专业,而是思路和方法”这句话的重要性,虽然与大学专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靠着大学锻炼出来的思维和能力,很短时间,我就上手了。
当时,为了激励职工,每个部门增加两个主任科员职位,工资能增加三百块。处里除了我资历较浅,其他都是厂里的老人,结果,领导选了我。我受宠若惊——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对后选人其实心知肚明,我也没有过这个妄想,但是领导最后把这个位置给了我,收到通知时,我感觉:被人信任被人认可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恨不得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回报领导。
为了不让别人在背后说闲话,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更专精,工作之余,我报了会计师培训班,三年后,拿到了会计师证,事隔一年,又拿到经济师证。事实胜于雄辩,没有人再在背后嘀嘀咕咕。
当时的领导姓王,大学毕业,高个子,黑脸庞,识人用人能力超强,有书上说的“人格魅力”,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干活。
有一年,我父亲住院,他双耳失聪,必须有人陪护,母亲身体也不好,姐姐孩子小工作忙,我只好厚着脸皮给领导请假。请假时,我心里很忐忑,生怕领导不准,结果,领导看了看我,就说了一句:要帮忙就说,好好照顾你爸。
我陪护了父亲四十多天,每天下班直奔医院,直到第二天中午他挂完吊瓶,赶回办公室时都到了下午,整整四十多天,而且当时还算是新人,但是,期间,厂里没有任何我长期请假的传言,同事们也主动分担我的工作,工资一分钱没扣,我心里对领导和同事们的感激,言语不能表达其中之一二。
后来,我离开了单位,据说,王处长也调走了,但是我永远记着他们的好。
前两年,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带孩子看电影回来,在一个十字路口偶然碰到了老领导,事隔十几年,我再一次当面、明确地向他表示了我的感激感谢之情,领导说,“那是个啥事么。你现在在哪儿干?要是不顺心就来我这儿吧。”我又几欲流泪。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我是个有福气的,身边总是有贵人相帮。
04
2006年,厂子搬到北郊,后又被私人收购,彻底改制成公司。
休完产假,经理(改制后部门叫人力资源部,领导称经理)征求我的意见,把我调到相对轻松的培训岗位,又有一位师傅带我。
这位师傅相当有思想,他不只教我工作内容和流程,还把自己多年总结的一套工作心得悉心传授于我,又教了我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后来,师傅在外面做培训师,有时回厂子办事,我都是师傅长师傅短地热情招呼,一日为师,终生为师。
有一年,公司要加强对工人的技能考核,我负责对全公司近两千名工人的技能理论考试,由策划、培训、出题、定级,套定工资,整个流程由我一人负责,经理彻底放权。
那一次,我充分体会到有一个好领导是多么重要,他会给你充分的权力,也会在你遇到难题时主动出面协调,出了纰漏,他会挺身而出主动担当,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能力、责任和担当。
在工厂工作的十四年里,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
有一个女同事,结婚前,我们住同一个宿舍,她是个中专生。
我在干部处时,她在车间当学徒。
我到劳资教育处,她在车间当小技术员。
我到人力资源部管培训,她到技术部当技术员。
我离开时,她是技术部交流组的组长。
她一直在学习在进步,因为她知道她的短板在哪里,也肯下功夫去弥补,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培训工作主要针对的是车间工人,所以我的一半时间都在车间呆着。
有一个工人复姓“第五”,这个姓很少见,全厂三千多人只他一个,他爸爸原来是厂里的工人,退休后让他顶替进厂。这个人脑子不太够用,基本不说话,人黑瘦黑瘦的,账倒能算清,三十多岁了,也没结婚也没谈对象。
有一年,他在厂里出了大名。
厂子被私人收购前,按照国家政策实行改制,就是由指定机构对厂子资产进行评估,由员工们掏钱把厂子买下来,厂里按级别制定了出资比例,普通员工最低5000元,上不封顶。那时,全市的改制刚开始,谁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明是暗,都不敢多出资,只有这个人,把自己的存款全部投进去,大概有五万元。
同事们笑话他,说他瞎胆大。
五年后,私人收购前要先清偿这笔款项,按3.14倍返还,“第五”领了十五万多,一下子在全厂出了名。
还有一个工人,名叫长安,他家在秦岭脚下的一个村子里。厂子搬到北郊后,一南一北30多公里,他天天骑自行车来回,风雨无阻。我给他们小组组织培训时和他闲聊,问他为啥这么远的路要天天骑自行车回家。他说,习惯了,反正下班也没事干,闲着也是闲着。这个人一顿饭能吃八个蒸馍,用两根筷子穿着,像两串糖葫芦。
有人说,企业里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其实也不简单。上面说的那个技能考级时,有一个工人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听说还有癫痫,根本过不了。考完试后,拐了四五个弯托人打招呼,听说是某个副总的曲里拐弯的亲戚,最后也给通过了。最奇葩的是,他来找我签字,我解释完相关政策,他瞪着一双牛眼,不吭声,不动作,我再问“有啥问题么?”他用一只手死死抓住我的衣襟,斜着就直直倒下去。同事跳过来掐人中,几分钟后,人醒来,起身就往外走。同事不放心跟着出去,最后说是在台阶上坐了半小时,走了。
厂子太大了,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
从车间经过,常看见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大声地说着、笑着,荤素不忌。
生活在他们的脸上,那么热烈,那么深刻。
05
2013年10月,我三十八岁,离开了工作了十四年的单位。
新岗位是档案管理——我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工作了十四年后,我终于干上了专业。
可能是以前和人打交道太多,从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变成了话唠,现在,我向往重新回到沉默。
管档案很好,不用和人打交道。那些故纸堆,那些印满商品砼检验、实测报告、竣工备案表、出让合同,等等等等的故纸堆,像沉默的朋友,陪伴着我。
我在资料里徜徉,用手触摸曾经,在里面寻找蛛丝蚂迹。
虽然十四年没从事专业,但学的时候毕竟年轻,那些理论知识已经像纹身一样刻在脑子里,再加上十四年的历练,很快,我就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
没整理时,无人来借;整理好后,借阅的人如雨后春笋。
每当他们拿到需要的资料满意而归时,我就很有成就感。
今天,我已经在新岗位上工作了五个年头,工作内容也从档案管理向企划、行政、标准化等综合性发展。
我工作十九年的最大感受是:
有时候,特长比专业重要。
有时候,专业是过门石。
有时候,身边有贵人扶持证明你本身也是一个不错的人。
专业和特长,不知道哪一个先起作用的时候,就一起学吧,总有用上的时候。
别人和自己,不知道哪一个起决定性作用时,就先成长自己,总能吸引来愿意帮你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