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投喂时代”,多数人被算法控制,活在一个个谣言中。
可能很多时候,有一些人包括自己像一只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只有井盖大小的世界(转)。
做了十几年班主任,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最有特点孩子就是这个孩子
他很希望和同学有深度链接
他很希望交到走心的朋友
他很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
他很希望被别人认可和关注
我想这个年龄孩子都这样,包括成人
可能是因为朋友太少,走心的无
没有出口,作为班主任的我可能就成了他最信赖的人
每次发微信给我动辄七八十条信息
我需要滑动很久才可以看到起点
最开始和他沟通
“**同学,老师建议你以后给别人发信息
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一条信息说清楚你要表达的所有想法,因为他人时间都是有限的,以后和领导发信息更要注意这个礼节”
同学态度每次都很好
“好的,谢谢老师提醒”
下次依然如旧
因为这事单独提醒过他几次
在班上也公开和所有同学说过几次
但是这个孩子从来没有改变
依然是每次信息多则上百条
少则几十条,尽管最初不太习惯
但是理解这个孩子
可能我成了他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
信息狂轰乱炸只能设置免打扰
否则心理的压力还是不堪其重
抽时间看他给我的留言
他发给我的信息无非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宿舍同学矛盾,同学对他态度
班干部的情绪控制
老师作业布置小组合作
甚至小到蟑螂问题
厕所被堵问题
事无巨细
最多还是和同学关系问题
这位孩子文字表达能力不错
内心对自己才气也会自视甚高
对身边同学有不少抱怨
对舍友也有诸多不满
看待他人总是看到了问题
前两天读了一本书《习惯逃避》
里面说到了一些这类孩子问题
昨天他又给我发了很多很多信息
现在不少孩子内心都很脆弱
情绪问题抑郁现象越来越多
在每次和同学们沟通相处中
总是注意自己言辞,担心自己不当表达
给某些孩子脆弱内心雪上加霜
可能有的时候我们就是这类特别孩子
生命中的光亮,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
自己一直努力做到即使不认同也接纳
尽管不认同他的观点,但是誓死捍卫他们表达的权利
即使不理解也本着求同存异之心
每个个体都是生命多样性的构成
没有谁高人一等
本着尊重理解包容之心
慢慢引导他们成了更加理性客观的自己
昨天美妞分享一句话:学生现在不爱看书,接受着现在表层的这些快闪资讯,弄得人非常的负面
是的,现在每个人喜欢的资讯
在算法下每天都被精准推送
我们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观点都来自自己小小的世界观
我们世界有多大,只能看到多大的世界
如果想跳出自己狭隘的世界
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昨天终于忍不住和这孩子说了一句
多去读书吧,这样看待世界更加客观
杨绛先生告诫年轻人一句话
“你过得不好就是想法太多,读书太少”
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看到他人都是错误
可能这就是最大偏颇
希望坦诚表达学生有点收益
朋友说你对学生真有耐心和爱心
学生在这个年龄遇见你这个宝藏老师
真是他们的福气
从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宝藏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遵从本心而已
而且也希望自己善心当自己孩子出现类似情况时
会出现一个对他理解包容的老师
那是嘉宝多大的福气
昨天还和先生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保持内心那份真善美
是我们永远需要坚持下去的内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