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见李晓青情绪低迷,这段时间发现她状态挺好的。
今天吃完晚饭,我特地去约她散步。跟她聊聊天儿。
她说她和哥哥弟弟本来感情很好,从小在一起长大,一起玩,一起学习。但是现在父母过世了,为了分房子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她大哥埋怨父母为什么把遗嘱留给了女儿。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吗?
晓青之所以委屈,因为她虽然远嫁,但对家里的贡献也不小,甚至经济上的付出还多过了哥哥和弟弟,情绪价值就不说了,女儿是天生的小棉袄。哥哥和弟弟其实每人都得过父母一套房,父亲只不过是想让晓青回到家里有个落脚的地方。
晓青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爱。可是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她要坚持的话,可能手足之间就会反目。
权衡利弊之后她让步了。她把遗嘱拿出来,答应这套属于她的这套房子三个人平分。
晓青苦恼地想,为什么这么稳固的亲情在利益面前都变得脆弱不堪。
这件事这段时间她都不开心,晚上偶尔也失眠。
我说晓青你做得够好了,没有几个女儿能够做到这一步。你不开心,影响到身体健康可不合算。
今晚见到她跟我分享了,每天她都对自己说积极的话,每天睡觉之前都要听三遍。醒之后也要听三遍。真的就从抑郁的状态中走了出来。
我说可以分享一下你每天怎么暗示自己吗?
她说我每天对自己说下面这段话:
与我无关的事不掺和。无法改变的事不纠结。已经发生的事不回想。无关紧要的事不争对错。我富有,我大气,我有资格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我过得好,因为我本身就好 。我旺人旺财旺福旺家宅,我对谁好不是因为他好,是因为我非常好,我是天选的高能量好运女孩 ,偶尔不开心, 我有本事立马给它翻篇。
这段话真的能量太高了。每天暗示自己,专门治愈不开心。
为她高兴,同时我也查了相关资料,人为什么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原来如此。
积极的心理暗示之所以能够“改命”,实际上是通过以下机制在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层面上产生深远影响:
情绪调节。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提升正面情绪,比如自信、乐观和决心,减少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和悲观。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到个体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从而影响其命运轨迹。
认知重塑。通过不断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个体可以逐渐改变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评价,形成更为积极的自我概念,这种认知重构有助于打破消极的自我预期和自我实现预言,进而促成更好的实际表现和结果。
行为动力。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内在的动力和毅力,鼓励个体去设定并追求更高的目标,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这种驱动力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学习进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至关重要,决定了个人是否能够抓住机会,从而改变生活状况。
生理效应。 科学研究表明,心理暗示与身体机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促进有益荷尔蒙的分泌,改善生理健康,缓解某些心因性疾病症状,进一步维护身心健康,确保个体有足够的精力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社会互动影响。在社交环境中,对他人的积极心理暗示(如罗森塔尔效应)可以激发他人的潜能,反之亦然。他人对自己的积极期待和肯定也可以强化个人的信心和动机,从而影响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和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多种途径塑造个体的心态、行为和生理反应,进而影响到个人所做出的决策、取得的成就以及最终的生活质量和命运走向。它提供了一种工具,使得个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自我调适和信念转变来“改变命运”。
希望晓青能够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和以前一样开朗乐观,拥抱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