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做的牢笼,谁来买单

作者: 风自北来 | 来源:发表于2020-06-29 14:46 被阅读0次

    自己做的牢笼,成了他人陪葬的枷锁。

    逝者已逝,死者为大。可否补充一句,逝者已逝,生者买单?

    不是不敬,是敬而警醒。

    1. 一句言语,一纸证书?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载体,尽得了传递功能,毁得了事实真相。

    2020年6月6日,一则新闻越入人们视野:山西中北大学学生时某因补考作弊被查处,后离开考场坠楼身亡。意想不到的结局惊了学校,伤了家人,任谁也未曾料到一条鲜活的生命会采用最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其亲属要求校方给出正面回应。

    据其亲属称,该生在试卷被收后,曾对母亲发过信息,称自己“行不配位”。母亲发觉异常后,曾与校方取得联系,校方也回应说学生安好,尚在考场中等待。

    但意外终是发生,该生在考试结束后也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事后校方放出了监控,视频显示,该生作弊被抓后,有长达20分钟的挣扎与哭泣。

    其家属以学校心理监管不力和行为落实不到位为由,将此事剖于公众视野。

    2020年6月9日,校方给予正面回应,称“老师做法并无不当之处”。

    学生亲人单方声称,老师未尽职,未及时对学生进行规劝。可教室之大,谁又为其他考生的肃穆环境买单呢?

    如若失去了监控的有利证据,是否片方言语可以成为一纸证书?

    所以因父母之痛,言论掌握于自己之手,成了他人罪恶的一纸证书?

    2. 成年后的路,妄图他人买单?

    事情一出,社会舆论纷起。

    部分人声称,逝者已逝,无须争论。认为父母背负着煎熬的债,学校守着应有的规矩。

    那校方有错吗?于我而言,没有,成年后的路和责任从来都是自己担当。

    就以大学生作弊这点而言,本身就是不正之风。当你掏出手机,握着纸条时就要明白自己可能要担当的后果。

    我国《刑法》已对高考替考,文件泄密者和伪造证件者做了严格规定,使得事件有法可依。同时,针对大学生四六级作弊者也设有惩罚制度。

    就以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案件为例—山西考生仝卓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

    自曝视频显示,艺人慷慨激昂地说着过往。也许对他而言,只是想激励鼓舞自己,侧面告诉他人自己并不落后,却从本质上忽略了涉事事件的虚假性。事件引发热议后,山西省教育厅介入调查。

    2020年6月12日,省教育厅发布调查处理通报,认其违反相关规定。宣告该生2013年高考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且幕后人员也得到一并处罚。

    既成年,事以为,祸从口出,就要单着起责任。

    言归中北事件,由于监控不带声音装置,其亲属称:老师在考试期间对学生进行言语攻击。而事实上,由于要遵守考场秩序,老师并未有过多言语,一切秉公处理。

    同时,另外一种声音叠加而起,那既然没有声音,又怎能保证老师未对学生言语攻击?

    这同时又折射出另外一种社会现象:为了思想发声,不为真相买单。

    很多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所谓的“善举”选择为杠而杠,铁证面前据理力争去彰显自己的独到见解。

    社会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但不是彰显“自我正义”所在。所谓的正义,不是躲在屏幕后大肆宣讲自己的独到见解。

    长大,成年,责任,本身是对自己负责的代名词,部分人却阴差阳错的钻了空子。那事已为,又何要他人买单?

    3. 允许冲突存在,就要直面事实

    生于家庭,教于学校,育于父母。这是多数人的思维惯性,也的确是社会上的普遍分工。

    当然,学校也不是单指“教”,而是教书育人。父母也不单指“育”,而是育人教识。

    但现实是,父母往往心虑学校,认为其育人达不到理想效果;学校往往心累于父母,认为其达不到配合效果,双方心怀猜忌。

    本人有幸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国外的一位母亲躲在家用柜子里给老师打电话,其孩子的声音不断传来:妈妈,数学真的很难。母亲在其柜子里不敢吭声。不久,又一声传来:妈妈,这英语我也不会啊。母亲的脸上布满惊恐,向老师诉说着辅导作业的艰辛,也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

    当然,视频于我们而言,本身就是带有娱乐成分,但能间接看出,多数父母从内心觉得学校教育孩子就是理所当然。即便他们在家也充当孩子的辅助老师,尽其育人教识的作用,但本质还是认为校方理应承担一切。

    今年是2020年,而在2019年末尾,2020年的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于4月多才趋于缓和。全国学生也受疫情影响居家上网课。

    很多父母在亲身经历了学校所担的重任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学校的功能。这次疫情,也间接缓解了家校矛盾。

    也就是说经历他人苦,才能直面事情的难。

    就以上述事件为例。

    于其父母而言,其也有从事教育事业的经历,可能在悲痛面前自己担当着家长的角色。承担了悲痛,忽略了教师职责,不能理性对待事件。

    那如若从校方角度出发呢?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大学生作弊在学校的规章守则里也明确做过规定,轻者考试作废,重则劝退和撤销学位证,

    老师和校方都是按规定举行补考。

    于监考老师而言,他们面对的补考学生不是单个数目,每个教室配对学生都是几十起步。他们要监考,也要控场,更要对其他学生负责。教师严格监考正是职责所在,难道成年后的你大哭一场,现状会因此扭转吗?

    从其他学生角度出发,专心答题时任何噪音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不是任意苛刻,而是陈述事实。

    就学生自己而言,最大问题在于心理承受能力。但毕竟,事出有因,有责必担。

    难道哭泣和看起来孱弱的人,就一定要心安理得的让他人买单?既然问题存在,就要直面事实,不可事情本质。

                                 

    4.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我喜欢元•苏天爵的一个思想:“不患践言之难”。

    那事既出,又该如何杜绝呢?

    (1)校方责任

        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校方首先把自己责任落实到位。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一旦出事,校方或多或少都要承担一定责任。毕竟,事出于学校,学校赔以合理的解释与补偿是必然的。当然,这不意味着凡事无度,从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来说,学校给予家属相应的经济慰问,但亲属也应索取有度。

    其次,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测试排查,对个别行为异常者及时上报学校;不仅如此,学校也应注意学籍事项,不要一味以撤销学籍档案相逼,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严重性,但不至于击垮学生心理防线。

    同时,加强教师安全防护工作。既有责,就对人。教师有责,可以追究。但在涉事事件中,监考老师按学校规章进行责罚,辅导员就事件本身没有直接联系;若非要纠错,就是事情发生后,暂时联系不上相关人员。但如果亲属情绪稳定,谁又不想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避免日后麻烦。换个角度说,可以理解亲属的心虑,那谁为老师的心理重担负责?老师为心态不好的学生买单,那谁为无辜且心态崩溃的老师买单?所以说,对老师的保护和心理疏导机制也要全面落实。

    (2)家长责任

    古有“子不教父之过”“家有家规”之言,就说明了父母有也要注意培养子女的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心血,也是父母的指望。自己的教育结果要尝试自己承担。校方付了应有的责任,亲属也要尝试正视自己问题。

    这也就是说,家长本身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理念落实不到位。你的溺爱,不是他人背锅的缘由。很多孩子由于家长溺爱从不正视自己的问题,在学校校园暴力他人;而无辜者迫不得已的反抗造成失手杀人,最终却被送进了监狱。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所以直视自己,正视自己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你可以溺爱,但他人没有责任如你们一般去照顾呵护他。

        哪有绝对的友好,只不过是一方愿意包容罢了。

    5. 优胜劣汰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作为,但心态可以毁了一个人未来。归根结底,自我调解才是最为重要的。

    毕竟,“不易”二字从未离开过成年人的世界。

    前有已婚男性因生活压力半夜哭泣,后有外卖小哥暴雨中抢救外卖车,更有人为了善意爬楼救下窗户外的女孩。既已成年,每份选择都要衷于初始,结于责任。

    成熟,本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相较于社会,学校竞争其实较小一点,但很多人还是在角色转变中,未能正视自己和转变处理方式。

    引用丰子恺前辈的一个观点: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既以成年,就更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用行动击垮现实的困境。

    (1)认清现实

    错出于己,责定要担。要正视已犯的错误,承认且积极改正,用责任和行动去避免问题的扩大化。

    (2)调整心态

    心态调整是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我们要明白的是:父母精心养育是为孩子学有所成,不是在出事后撒手人寰。

    学校的心理咨询,父母的教育理念,同学的出谋划策总是有效的。往回走是懦弱,向前看是未来,也许艰辛,但总会有结果。

    如若外部力量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可以短暂封闭自己。听音乐,看电影,追剧,追动漫,用最简单的方法度过心理困顿期;之后再和同学父母倾诉,内外作用下总会有一定效果。

    这就好比,有人适合温和的方式去舒缓压力,有人适合偏激的方式。偏激之人往往心怀让他人高看一眼的心态,用懊悔和愤怒去压下现实的可悲,但至少他们给了自己努力生活的勇气。那后者偏激吗?我觉得不然,当人随着岁月成长,见过的悲会只多不少,那过往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3)心理暗示

    首先,失误者要明白,你不是第一个犯险的人,也不是独一次的存在。要先稳定心神,寻找补救办法,从心理上否认让自己崩溃的借口。

    其次,任何机构都有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和补救措施,失误者积极寻找补救办法。

    高校也是如此。就以上述事件为例,部分学生在被撤销学位证后,却靠实力赢得了未来。也就是说,每所学校对未能正常毕业且暂时拿不到学位证的学生都有相应规章可循。比如:若今后无再犯条例,成绩优异,表现良好,或考研成功,或进入正经事业单位,学校会对学生酌情处理。所以说不要在最好的年纪走最狠的路,徒留一群人悲伤和无措。

    同时,我们要明白,不以一时艰难断定生命结点。社会往往难于学校,因为他们背负的是真真正正的生活。那被击垮的男人最后等来了妻子,哭过后重新面对生活;外卖小哥的送餐工具虽被冲走,但相关公司为其配置了装备;救人的海尔企业员工,因英雄事迹被公司授予了一套房子。难吗?难,但必须要努力生存。

        有人说,只不过是事件剖于公众面前,企图互利共赢罢了。

    我想说,请不要看不起互利共赢。如果你连一开始的初心,坚韧和自利都难以保持,又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后续的互利共赢?

    心乱则情晃,困于过去不看将来。何尝不换角度思考,若干年后的我会不会被现有事件所击垮。

    所以说,杠非实,毁自身;责所在,揪所人;责已负,视自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做的牢笼,谁来买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bo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