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937202/09dd360fbd571160.jpg)
陪伴是最好的孝顺。这句话的道理都懂,但一忙起来,就把家中老母亲给冷略了,陪伴得少。虽说早请示晚汇报,也都是上班前到老母亲那里站一站见个面,有时五分钟的时间都呆不到,蜻蜓点水,有时陪她吃个饭都少,做儿子的,现在想想有点惭愧。
今天周末,妹妹回老家给带她孙女打预防针去了。我推去一切事务,在家陪老母亲完完整整看了一遍黄梅戏《女驸马》,我提前在手机里百度,并深度了解《女驸马》的详细内容,然后在网络电视里回看,边看边讲解。看老母亲看得出神,我心里高兴,感觉在家陪陪家人是一种平常人的幸福。
这次回看的电影《女驸马》是老版本的,还是黑白的,是1958年戏曲家、音乐家、剧作家王兆乾改编的孤本黄梅戏《双救主》,增删、改写了若干遍,精简删去十几个人物,重新填写唱词和对白,改名为《女驸马》,后来经过多人数次点染,终于改编成现在的《女驸马》,由安徽黄梅戏剧团演出数百场并成为黄梅戏的保留剧本,1959年摄制成黑白电影的。
《女驸马》的故事特别具有戏剧性,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珍与李兆廷从小良梅竹马,相互爱慕,并由母亲做主定下娃娃亲。数年后,李家衰败变穷,冯母也去世,李兆廷投亲冯府,冯素珍的继母嫌贫爱富,竟然逼迫李兆廷退婚。冯素珍在花园赠银于李兆廷,冯父撞见,诬告李兆廷盗了李家的银子,将其送到官府并入狱,逼迫冯素珍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冯素珍被逼无奈,女扮男装进京寻找兄长冯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哪成想一下子中了状元,并被皇帝强迫招为驸马。洞房之夜,冯素珍冒死陈词说明情况,其故事感动公主,在公主的帮助下,皇帝收冯素珍为义女,又命令李兆廷顶状元之名并与冯素珍完婚,并招冯素珍之兄、前科状元冯少英为驸马,两对新人同结连理,皆大欢喜。
戏曲并不都是真实的,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女状元肯定是虚构的故事,中国唯一真实的女状元是在1853年拔得头筹的品学兼优者傅善祥,且还不是正统王朝封的,而是太平天国封的,太平天国虽然冠以“国”字,但是和一个国家还是有区别的,虽然它建立了都城可是它不是国家,当时的国家还是清王朝,因此,女状元傅善祥只是一个地区级别的,不具有全国性。
傅善祥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熟读诗书,且能举一反三,在学习上确实是一个天才,若是男的只怕清朝的文士中也会有她的一席之地,可惜她是她是个女儿身,而且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王朝的女子,一个没有女子地位的时代,这是她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
傅善祥婚姻生活不幸,丈夫很早去世,婆家对她苛刻,认为是她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说她有克夫命,打算把她卖了换取银两。傅善祥听到了风声,于是顺利的逃出了魔掌,这个时候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而且还招收女兵,傅善祥就这样投奔了太平军。
1853年洪秀全发布诏书开科举,并且增设了“女科”,傅善祥看到了机会,她本来就有很好的学识,有了这个机会自然不会放过,于是报名了,在当时女子有学识的是很少的,而且这个诏书也只是局限在太平天国占领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傅善祥在这场科举考试中还是拔得头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
《女驸马》这部黑白电影是由刘琼导演,由严凤英、田玉莲主演的老片子,正是三大自然灾害挨饿的1058年底到1959年代初拍的,至今60多年了,现在看来,仍然熠熠生辉,永不过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影响力,是难得的好片子。女为悦己者容,女性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表现女性真实自我,从女性视觉观察社会与人性,具有鲜明的洞察力和影响力。
我们看电影文学,是因为它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封建社会女性地位较低,受“女子无才便是德”偏见陋习影响,女性一般被标为“符号化”,或者被物化女性的存在和发展,把女性当作一种物品来使用,譬如冯素珍这位女性,当别人不重视并把她物化随意许配给别人或者没有自己的主权时,没人重视她,而她自己要强,她把自己当成一个有自己的感觉、经验和男性一样有主体性的人。《女驸马》电影就颠覆了对女性化的物化意识,不试图将女性框进“贤妻良母”或者“风情万种”的框子里,拒绝扮演花瓶式人物,而是关注和丰富自己的内心,反抗、抗争改变命运,而是倾听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出自己声音的女性开始,提高自我认识和认知能力。
无疑,电影《女驸马》里的冯素珍就是曾经发出自己声音的伟大女性。像豫剧电影《花木兰》一样,发出:谁说女子不如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