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5

作者: 远古之旅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23:35 被阅读23次

读《危机的逻辑》摘录一

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10年里,华尔街花费了几十亿美元专门来进行游说工作。除此以外,对乐于配合的重要政府官员,华尔街为其提供了退休后的丰厚收入。这些官员退下来后或者出任虚职,担任顾问、董事等直接获得高额报酬,或者穿梭于华尔街各种聚会从事付费演讲工作。

投资者为什么会购买这些次级抵押债券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相信了高盛们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因为信用评级巨头穆迪、惠誉和标准普尔的配合。高盛等投资银行的金融炼金术要想把垃圾炼成“黄金”,必须要获得评级机构出具的最终“检验合格证书”,也就是较高的债券信用评级。事实证明,这些评级机构根本就不具备对次贷债券这类复杂金融资产进行正确风险评估的经验和能力。但是在数十亿美元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前,他们却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益链条中来分一杯羹。

正如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名言,“狂暴的快乐往往预示着狂暴的结局”,那些在音乐中疾驰的舞者,以为可以在音乐停止的刹那停下舞步。但是随着音乐戛然而止,他们重重地摔倒在地。

次贷危机已经过去近10年,但是世界经济依旧没有恢复过来,好像一场还没有完全清醒的宿醉。一个必将在今后很多年挑战人们的问题是,出现在链条各个环节上的骗局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员、华尔街的银行家、评级机构的分析师其实都是普通人,除了贪婪,还有什么因素使他们几乎步调一致地投身到一场很多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骗局中呢?花旗银行前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在危机爆发前夜有一句名言,后来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只要音乐没有停下来,我们就必须翩翩起舞”。当一项新的未经验证的金融产品被开发出来,如果它带来的收益是实时并且巨大的,而可能的风险和危害要过许多年才能够被知晓,那么即使一家金融机构希望采取谨慎策略,也很难抵御竞争对手给予的巨大压力,最终不得不被裹挟其中。这是机构层面上的羊群效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2-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ix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