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课,班级有两个孩子被班主任罚站在后面。讲着讲着课,有凳子来回拉扯的声音。观察之后发现,是一直独自坐在教室后面的小燚同学固执地不让被罚站的同学借用他旁边的凳子。凳子不是小燚的,平时一直被他占用放自己的一些东西。同学被罚过去,想借用凳子当桌面来写字,不想触及了小燚的利益。于是两人你来我往,闹出了动静。不赞成小燚同学的做法,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哪怕他是被罚的同学。
梁启超曾在他的书中提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梁启超的二女儿梁思庄,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难过。梁启超得知后,不仅没有责备,反而写信安慰道:“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在他看来,教育的顺序,人品德行应在首位,其次才是成绩。正如他对孩子们说的:“我们为学的根本,首先是要学做人。成绩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你人生的一段历练而已。”
我停下讲课,专门告诉学生们要懂得相互帮助,比学习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可是,效果不明显,小燚是个固执而自私的孩子。这已经是连续第二节课我发现他和同学闹矛盾了。
现实中,总有许多父母把学习技能、知识、艺术放在首位。结果家长只盯着分数,道德上疏于管教,最终孩子却步入歧途。他的家长属于花钱把孩子送进作业托管班就万事大吉的人,你给他提的建议他充耳不闻。所以才有了孩子如今的表现,将来小燚会成长为什么样子,的确令人堪忧。
反思自己,《说文解字》中就曾对“育”字解释道:养子使作善也。什么是教育?在古人看来,就是教会孩子善良。倘若课堂一开始,我让那两个被罚站的小家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是不是会好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