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不过如此

阅读,不过如此

作者: 小笨笨1012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1:40 被阅读31次
    read-do-er

            其实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特别会读书的人,特别是我的阅读速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很多朋友说和我同读一本书再做分享交流,我都没有答应下来。一来,如果我真的要读完一本书并有所感悟,会花很多时间;二来,阅读这种事,可以有目的,但辅之以压力,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实在有误人子弟之嫌疑。不过,作为一个爱书之人,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写,那么我在简书的第一篇文章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同样是有别于畅所欲言的初衷。所以对与不对,就交由读者评判吧,权当是自己的刻意练习,欢迎指正。

    悦读

            “路已半途,却不知为何出发”,我想,这算是人生悲剧之一,阅读亦然。就动机来说,我把阅读分成四类:应试驱动型阅读解惑驱动型阅读好奇驱动型阅读休闲驱动型阅读。(不必纠结于名称。各位读到这里不妨停顿一下,想想这四个阅读方式是否已经能够系统地阐述各种阅读动机,适当加减而为己所用,我想这对思维的训练是有帮助的。)


    1 应试驱动型阅读

           作为中国人,对此应该不陌生,毕竟我们有着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当今应试教育依然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不管你愿不愿意亦或者喜不喜欢,应试驱动型阅读还是会深深影响到一代人。

            当然,这里说的“应试”,不仅仅是与考试相关的阅读,还包括了在工作中带有任务性质的阅读。比如说你作为主持人,要去采访一个作家或者学者,这样为了节目的收视率,更重要的是尊重对方,你也应该去做好阅读这门功课。这类的阅读也应该划为应试驱动型阅读。

            应试驱动型阅读是目的性最强烈的一种阅读方式,越是如此,它就越讲究技巧。中华民族是公认的、最会考试的一个民族,所以这里不再赘述。如果真的要为技巧有几何?我会告诉你培训班里就有很多很多······

    应试驱动型阅读

    2 解惑驱动型阅读

            解惑驱动型阅读,是指我们是为了解决某些系统而抽象的问题而作的阅读。它和上述的应试驱动型阅读的区别在于这个问题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而且是抽象的,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去理解,而且比前者更加要求系统性,与学术相似。

            举个例子,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属于哪一种呢?我的答案是,如果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就属于应试驱动型阅读;如果是为了能够系统性解释某些经济和社会现象,就属于解惑驱动型阅读。或许有些童鞋不服气:如果我读不懂这本书,我就有可能考试不及格;我考试不及格,我就毕不了业;毕不了业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买不起房,买不起房就娶不到媳妇······一本书的考试决定我的人生,你说这本书的影响还不够长期吗?好吧,我不扶墙就服你。

            不过,玩笑归玩笑,我个人认为,解惑驱动型阅读的难度是很大的。就比如说是为了对经济现象做出解释,它要求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经济知识架构和系统,同时要阅读大量晦涩难懂的学术性文章和书籍。

            还有一点我必须给以此为目的的朋友泼一盆冷水:仅仅通过文字的阅读方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其效率是最低的。这也说明了在阅读时间倍受挤压的今天,为何知识付费会成为一种热门需求。不过得失总是相对的,文字阅读的效率很低,但效果最好,所以文字的生命是一个民族生命的代表,就是如此。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书籍仍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就是最好的佐证。

    解惑驱动型阅读

    3 好奇驱动型阅读

            有时候我们阅读不是为了考试、任务或者说要解决某些抽象问题,而是为了满足下自己的好奇心,在这样的想法下驱动自己去阅读,这类阅读被称为好奇驱动型阅读。那么好奇驱动型阅读和解惑驱动型阅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解惑驱动型阅读的最大特点在于系统性,因为只有将知识系统化,你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深度发展的可能。而好奇驱动型相对不需要过于系统严谨的知识,只需要知道某个知识的“点”即可。是“点”和“面”的区别,也是深度的区别。

            比如说你要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你就要对整个经济学框架有个系统的了解;而好奇驱动型阅读对系统性几乎没有要求,往往是观其大略、浅尝辄止。比如说某些热点新闻或者时事类的文章,我知道有这回事就好了,至于其深刻原因,我不需要详细知道。再比如烹饪教程,我们可以就某个菜式的具体做法去做就好,不需要成为营养专家。

    好奇驱动型阅读

    4 休闲驱动型阅读

            休闲驱动型阅读是动机最弱的,不为某种特定的目的。如果硬要说有,那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消遣:不需要特定的环境,不带有某种强烈的目的,在喧嚣世界里掏出一本书就静静地享受阅读时光,感受时间的河流在一字一句一段一页间静谧流淌。这种恬淡或许是忙碌的现代人最需要的心理栖息地。

            闲驱动型阅读往往是出于喜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人喜欢文学,有些人爱好历史,有人钟爱小说······即使是学者,也可能会用一种淡然的心态去读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性书籍,而且读得津津有味,就和我们读漫画一样。所以它无关类别,仅仅关乎感觉,所以对技巧没有特定要求。我个人觉得,它是一种动机,也是一种境界。

    休闲驱动型阅读

          至此,我们就动机,将阅读划分为四个维度。必须要指出的是,这四个维度并不一定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如:

            你可能只是因为喜欢而读《三国演义》,这是休闲驱动型阅读;

            在读的过程中你对某一件历史事件(如草船借箭)的真伪产生了兴趣,然后去看看正史(如《三国志》),这就由休闲驱动型阅读转化为好奇驱动型阅读;

            在探索的过程中你觉得要对三国的起源和发展趋势有个系统的了解,为此去对比各个历史书籍对该段历史的记载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像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那样,这样就成了解惑驱动型阅读。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的动机和书籍的类别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同一本书我们有不同的阅读动机。那这样划分还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必要呢?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接触一本书有多少种方式?总的来说就两种: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

            就拿我读《经济学原理》来说吧。坦白说,作为商学院的学生,这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对我来说就是被动阅读,因为是学校的安排,我无从选择。一年下来,课讲完了考试过了,脑袋里对此没有一点概念。所以到大二大三,即使是身为学渣的我,还是抱着对经济学知识仅存的渴望一次又一次地打开这本教材,然后又无奈地合上。直到今年,我在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中得知,经济学的存在,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释世事,真实世界是经济学的唯一实验室。一言惊醒梦中人,虽然总是标榜自己有多喜欢经济类的书籍,却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动机是什么,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或者说得更残酷一点,自己还是用考试的心态来面对阅读。当我再翻开《经济学原理》,“解释力”这样的字眼就会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那些枯燥难懂的字眼忽然有了生命力······

            所以,动机影响心态,进而影响你的阅读效果。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本书,阅读动机的选择不同,也会影响阅读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效转变自己的阅读动机,会影响到最终的阅读效果。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能说出自己喜欢某本书,但如果别人问ta为什么会喜欢,这时就不一定能答出来了,再看感觉就不一样;如果被要求就自己喜欢的书写读后感,为此再读一次感觉又会发生变化。看到了吗?不同动机的阅读类型的转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主动转化就能达到主动阅读的结果,被动转化也有可能达到被动阅读的目的,有可能是殊途同归,但里面的心境就千差万别了。

            所以,我们第一次接触一本书是什么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自己的阅读动机采取对应的策略,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个过程中心态的变化。

    “读”步天涯

            四种阅读动机其实没有优劣之分,如果硬要说有的话,“应试”贵在严谨和实用;“解惑”贵在深刻和系统;“好奇”贵在求知和效率;“休闲”贵在自悦和自然。但是,我必须承认,阅读也是讲究缘分的,能不能get到,看个人的积累和悟性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不过如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ju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