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选择成就你的幸福」
最近,我“爱”上了我的手机。(是的,你没有听错。)
好吧,也许没那么夸张,但也是喜欢至极了。准确说来,应该是——“重新爱上”。一个跟了我三年的iPhone手机,为什么在时隔三年后,我又重新“爱”上了它呢?容我一一道来。
事情是因为最近(7月初)我把我的iPad Pro和MacBook Pro一并处理了,这一事件标志着本人在极简主义的路途上往前又迈进了一步(此处应有掌声)。耶!(没有耶,打住)从此,我这个曾经拥有苹果全线产品的重度的忠实用户,就仅剩下iPhone这个产品了。
先不说我为什么执意要处理掉平板和笔记本电脑,我想说的是,在我处理掉它们之后,我才得以(重新)发现了原来我的iPhone能做“很多事”!——是真真切切的“很多事”!然而在之前我并没有发现这些。不是它不能做到,而是我没有去发现。它的“美”便藏匿了起来,因为我没有给它展现自己美的机会。所以,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件东西再好,你却发现不了它的美,那也是枉然的。Peroid.
当然,评价一个东西是不是好的,肯定不只有它“能做事情”和是“美”的这两个标准的。我相信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我真正想说的是,对于iPhone手机,在之前我并没有将它的价值“最大化”。所以实际上,虽然日常我都有在使用它,但是我并没有“看见它”。武志红说,一段好的二元关系是“被看见”。准确的说是被彼此看见。我与我的iPhone的关系亦是如此。我们彼此看见了彼此,我看见了它有这么多优点、它是很棒的这一事实。它也看见了我,它给予我这种“陪伴”的感觉,并让我越来越喜欢使用它,此时的手机因此多了一份亲密之感、信任感与安心感,而不仅仅是一块冰冷的物体。(这也是我认为的人与物体的最好的一种关系状态。)
接下来,就要说到我为什么处理掉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真正的原因了。其一是我目前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某一门科学体系的知识。其二就是对于ipad和macbook它们各自的“角色”,并没有认同感或连带感,说简单一点,就是没有把他们的能力好好利用起来(它们的能力远不止刷刷微博、看看剧那么简单~),它们在我手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说严重一点,“我们”在彼此消耗,一方面物品在消耗着电能、并被我的“占有”消耗着,另一方面,物品在抽榨着我原本就不多的空余时间。往深层一点上说,就是我与它们之间没有某种情感上的链接,或链接感非常薄弱。所以彼此都不认同彼此。不如散了吧,这样可能才是比较好的选择。(所以这又涉及到关于“选择”的问题了。)
说了这么多,但好像与今天的主题无关。我的这个极简(断舍离)行为,跟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是有关系的。因为人的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心理规律(或道理)。而心理学告诉你——断舍离可以让你幸福。
“在人生设计中,要想让自己幸福,意味着你要选择幸福。”
“选择幸福并不意味着你许个愿就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了,拥有幸福的秘诀不是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学会如何选择。”
这两段话出自《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本书其中的“主动选择幸福”一章。
所以,学会如何选择,意味着你能否达到幸福。
书中举了一个心理学实验的例子。主持者是希娜·艾扬格,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同时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
她的这个经典的“果酱实验”大概是这样的:在一家零售店内,研究人员摆出了6种不同口味的果酱(都是一些新奇口味的果酱,如猕猴桃—橙子味、草莓—薰衣草味……你懂的),然后观察顾客如何选择,看看有多少人人试吃,以及试吃的人当中有多少人真正购买了果酱。第一周,研究人员展示了6中果酱,有40%的顾客停下来试吃,有13%的顾客购买了其中的一种。
几周后,在同一家零售店的同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又摆出了24种口味的果酱。这次,大约有60%的顾客停下来品尝——试吃人数是上一次的1.5倍。但只有3%的顾客购买了其中一种果酱。
这个研究说明了什么?首先,我们喜欢拥有许多选择;其次,选择太多会导致我们无法做出决定,因为这是人类大脑的反应方式。
所以选项太多的话,会让你望而却步,反而无法做出选择,那么就等同于没有选项。解决之道在于删除其中一些选项,即缩小范围。
书中提到,选项只有被选择、被实现、才能够创造价值,有益于你的生活。所以,可以总结如下:只有善于精简选项,你才能学会如何选择;只有学会如何选择,你才有可能达到幸福。
以上便算是我(此时)的“幸福之旅”路途上其中的一段“小插曲”。如果能对你有所启发那我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了。欢迎留言给我,聊一聊你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踏上“幸福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