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练习普通话,每每读到父母时就会发现不标准,所以每次都会坚持练习读这一条父母(父母的父母扶父母,父母扶父母的父母,父母是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是父母)。

慢慢的就会对自己的父母有很多的情感出来,有的时候会对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好好的养育我们,而生发出来一些抱怨或者是愤怒,今天读了马冉冉老师这本《越书写越明白》,看到其中一篇写到你的父母,不只是你的父母,我们要读懂父母。
任何一个人的伤痛要放进家族脉络里去看,才能看懂。因为一代人的悲哀要侵入打历史的文化人文环境之中,不然真的读不懂他们。
当我们慢慢长大,与其花很多时间去与父母争辩过去“你该不该那样对待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要表达的是感受,要讲的是故事,然后自己就会慢慢的放下,因为他们真的已经尽到当时他们最大的能力了。
若他们不会爱自己,就不知道如何爱你,若他们不知道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就不知道如何鼓励你去圆梦。
你已经长大,唯有靠自己。
你的父母不只是你的父母,
在成为你的父母之前,
他们是谁呢?
他们先是一个人,
也是他们父母的孩子,
与你一样,
他们也都是在动荡的生命中,
寻找自己的灵魂。
他们确实已经尽己所能,为我们的人生做出了守护,面对这个尽心尽力要帮助你,带着许多局限、偏颇,要帮助你的人,看见他就够了。
待你真正看见,就无所谓“和解和宽恕”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探索练习:
找个时间,让自己放下过往的成见,用敞开的心,去聆听父母的故事,他们或许不会表达,不愿意说自己的生命过程,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感受,我们可以通过问话,带着好奇、同理心、慈悲、未知、去访问这个生养了我们的人。
你年轻时喜欢什么呢?
你渴望长大后过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时光能重来,你有什么想改变的?
当时那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对你来说,生命走入秋天,你会打算如何帮助自己过得更好呢?
你有什么自己待完成的梦想,我可以协助你的?
或许很多年后,当你回想起来那一天,曾用访问的方式聆听了父母的生命故事,在父母故去后,这些故事将成为你可以一再回味的那杯热气袅袅的茶。

我去探索自己父母的年轻故事:
80年代,面对计划生育的严酷,他们没有放弃我(排行第三),宁愿留下我失去父亲的教书工作得是多么深沉的爱呀!
可惜我到了40岁才有了对父母的理解,和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初中毕业考试,我以494分的成绩差4分,没有被师范院校录取,但是自己想上高中需要交7000元的借读费,家里拿不起,然后有其他城市的师范可以读也需要交钱,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真的拿不出钱,后来我就去读了一个其他的中专……人生也有很多的起起伏伏,现在我已经理解了,也觉得现在的自己在奋斗前行中过的挺好的。
母亲在几岁的时候就没了父亲,与哥哥嫂子在一起生活,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她从来没有感受过爱,长大结婚后,遇到父亲也是一个父母不太疼爱的老大,性格比较冷淡,不会表达爱和感受,他们两个人相互不理解,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一辈子,就这样都过成了父母相处的样子。
我就是不想过成他们的样子,所以在痛苦的煎熬中要去改变,走出来学习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成长。
人民日报登记过一段话:如果你没有好的原生家庭,没有好的伴侣,就只能靠觉察的自己,感恩我身边这些关爱我、支持我、帮助我的家人、亲人、朋友……他们让我的生命充满了爱和阳光。

这就是父母爱的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