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札记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喜也人生,悲也人生‖《我的叔叔于勒》中,谁是那个真正的可怜虫

喜也人生,悲也人生‖《我的叔叔于勒》中,谁是那个真正的可怜虫

作者: 爱琴海ai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20:20 被阅读0次

    众所周知,莫泊桑是世界文坛无争议的“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故事,篇篇生动有趣、至真至纯、受人喜爱。

    他故事的主角多是大家身边的小人物,故事内容也多是人们生活中的小事件。他讲一些俗人俗事,借由俗人俗事表现俗世百态;而正因为这些恰巧是读者眼下的生活,从而轻而易举产生共鸣。可谓引人入胜,因有所感悟而深受吸引。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优秀短篇之一,之所以说“之一”,是因为我们很难明确地指出在那三百多篇故事中,哪一篇是最好的,因为有太多的最好。所以,我们便把这些最喜欢的一一拿来细细品读,细细回味。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短小的篇幅溢满人生悲喜;在主人公一家人对于勒忽喜忽悲、忽爱忽憎的态度转换间,我们看到即便是在亲人间也演绎到极致的冷暖人情,也进一步感受到他们人生的悲哀。

    所谓“喜也人生,悲也人生”,莫泊桑的故事,就是在讲人生,而他的神圣职责似乎就在阐明人生这一主题上;令人惊讶的是,人生命运的起承转合,就蕴含在莫泊桑这些简单的故事中。

    1、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态度转变,不变隐藏在变化中

    我的叔叔于勒,父亲的同胞兄弟,从前是全家的祸星,后来却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

    故事中,菲利浦一家,特别是菲利浦夫妇,对于勒的态度转换是十分明显的。而从嫌弃,到盼望,再到厌恶,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有一点是不变的,那便是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

    首先,起初家人对于勒的放逐是因为他不但败光了自己应得的遗产,还毁掉大部分哥哥应得的。这在人们生活处境窘迫、物质生活匮乏的情形下,是不可饶恕的——他早年不务正业,挥霍掉一些钱财,这在穷人家里可罪莫大焉;所以,于勒的恶劣行为换来家人的驱赶,虽说看上去残忍、不通人情,但也情有可原。

    然后,当于勒在遥远美洲赚了钱,发财后的他不是只顾着自己享受,而是想着家人,想着弥补他给家人造成的损失,想着和家人欢聚、过上幸福生活,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动,更叫人兴奋;毕竟家中的境况较之以前没啥改观——家境并不富裕,勉强维持生活;倒是不久后于勒的归来成为大家的希望,对他的期盼也与日俱增。

    然而,当一家人在去泽西岛的游船上偶然遇到他时,他那不为人知的由盛变衰的遭遇对于他人而言自然没什么兴趣,倒是他那不堪的现状——衣衫褴褛、满脸皱纹、凄苦衰朽、饱经风霜——让人唯恐躲之不及,似乎稍一耽搁就有被赖上的风险。

    我想,任谁在这篇文章中最先看到的都是人情的淡薄、金钱利益的至高无上;着实令人心寒。

    无论是最初人们眼中“败家子的于勒”“无赖的于勒”,后来“有出息的于勒”、“好于勒”,最后“骗子于勒”、“乞丐于勒”;无论是“从前全家的祸星于勒”、“后来全家唯一希望的于勒”,无论是“如果于勒在那船上,那多叫人惊喜啊”、“就差让那乞丐认出咱们来了,咱们到船那边去,免得那家伙靠近咱们”,无论……所有这一切,都是赤裸裸的“金钱”、“金钱利益”在作怪。

    虽然看上去残忍、令人心酸,但无奈事实就是如此。始终不变的“金钱至上观”,驱使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前后不一、矛盾可笑。

    2、纵观全篇,谁是那个真正的可怜虫?

    我注意看他的手,皱皱巴巴,是水手的一双可怜的手,再看他那张脸,凄苦衰朽,饱经风霜,是一张可怜的老人的脸。我心中暗道:

    “这是我的叔叔,我父亲的亲兄弟,我的叔叔啊!”

    诚然,被家人驱逐的于勒、在美洲流浪的于勒、在船上苟且求生的于勒,他一生浮游飘荡、不得安定,老之将至连和家人团聚的愿望也已落空,自然是可怜的。

    而于此同时,自始至终对于勒有着复杂情感的家人,自然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有其身不由己的苦衷;即使是先后对于勒做出的“赶、盼、怕、躲”的滑稽表现,也有着勉强说得过去的情有可原。

    但,当读者朋友从中学生长成成人,再重读这个故事,回顾其中的点滴滋味,谁才是那个真正的可怜虫,想必大家自有答案。

    于勒是可怜的,他一生孤苦,老了和家人近在咫尺却不得接近,难免悲戚。但他带给人们最直接的感觉,却是他的可敬。虽然我们对他的年少过往和行为不得而知,但当命运让他以一生动荡来偿还最初的轻狂之后,我们也早已原谅了他。更何况,发迹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弥补当年的过失,重回家人温暖怀抱,是怎样的难得又可贵。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虽然故事最后他的身份是“流浪汉”,但他毕竟是个自食其力之人,而非菲利浦夫妇担心的那样两手空空去拖累他人的人。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我的叔叔于勒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灵魂高尚的人。而相比较而言,菲利浦夫妇的行为则无时不在暴露他们的心胸之狭隘、目光之短浅、行为之可笑、思想之愚钝。

    作为旁观者,我们对他们除了鄙视,更有悲悯。我实在不想拿当初的社会背景说话,说什么资本主义对人思想的腐蚀;说什么当面对生活的凄苦,有些人自身都难保,遑论其他?如若真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何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何在?

    当然,让我们悲悯的不光是他们对亲人的冷酷,更是他们本性的愚蠢。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通过别人,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来得到幸福;且还不切实际地做起美梦、浮想联翩,这是最大的可悲与可怜。

    而更可怜的,是希望破灭后的落寞与凄凉、怒不可遏和气急败坏。

    3、拜金主义的侵蚀:放眼当下,有多少人活成了菲利浦夫妇?

    父亲似乎吓傻了,他讷讷说道:

    “真是倒血霉啦!”

    母亲突然怒不可遏,接口说道:

    “我一直就不相信,这个骗子能成什么气候,觉得到头来还要依赖咱们!还指望达弗朗什家的人会有什么出息?”

    莫泊桑小说的独到之处,是情节的跌宕不定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字里行间最精彩的,是行文的细微之处,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细致入微的刻画,达到就好比这些人栩栩如生、如在人前的艺术效果。

    像《我的叔叔于勒》中,最精彩的人物当属菲利浦夫妇了。特别是他们在船上遇到弟弟于勒时的表现,当真有着历历在目的感觉。如此,使我们自然而然地去想一些事情,比如,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菲利浦夫妇这样的人?

    毕竟,拜金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且经久不衰。人们对金钱的追逐与渴望,看上去丝毫不减当年。只是,而今我们的生活得以温饱,很多时候,人们做很多事情,都学会了伪装。不动声色中,暗渡陈仓者有,偷梁换柱者亦有;不紧不慢中,利用狡猾的智慧达成所愿者,亦不在少数。

    而这些似乎只能从拜金这一点上与菲利浦夫妇有那么一点共通之处,毕竟,他们的拜金只利己不损人。那么,现实中有哪些人活成了菲利浦夫妇呢?

    令人细思甚恐的是,我们当中的大多人都有活成菲利浦的潜能。换句话说,很多人在个人利益受到威胁时,都能变作菲利浦。

    “私心”,是人的本性;而“吃亏是福”也没能被大多人真正的体悟、接受并践行。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而“借钱、还账”此等事情曾崩解了太多好友亲朋。试问,有谁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平白地拿来与人分享?

    如此说来,当我们设身处地,菲利浦夫妇的做法倒也没什么过分之处;要说有,则是他们曾相当急切地渴望过,靠沾于勒的光去奔赴幸福生活。

    问题就在这了,如果于勒真的衣锦还乡了,如果这样的事出在你身上,你会不会像故事的主人公那般同样的兴奋、同样的忘乎所以?

    其实,对于人而言,解剖自己是最“残忍”的事。菲利浦夫妇的不幸在于先后两种情况现于一身的巧合,这也是莫泊桑故事最震撼人心之所在。

    而之于同样在大千世界艰苦求生的我们,在读完故事得来万千感慨之后,最应该做的便是反省自身,不要成为被众人耻笑的对象,更不用去做连自己都厌恶的人。做人永远都不要只考虑自己,而应该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衡量;哪怕是以不让自己平白吃亏为基础,再去换位思考,你的人生也定将是圆满而幸福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也人生,悲也人生‖《我的叔叔于勒》中,谁是那个真正的可怜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mz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