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652:全民抓娃娃
“我这个暑期的课,都安排得满满的,没空做你布置的作业。而且老师你得准时下课,因为接下来,我还有一节才艺课要上。”
培训班孩子总是在不同的科目中奔波,他们的课业被计划着,他们的时间被安排着,这已经成为他们熟悉的教育场景。这其中家庭为他们创造条件,社会的共识也在其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穷不能穷教育,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有人说教育不是短跑还是一场马拉松,这或许只是想通过拉长的赛道,减少焦虑罢了,就如同说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一样,那还是游戏吗?
好的前程,就应该从娃娃抓起,这和那些百炼成钢的运动员一样,因为人是习惯下的产物,在不同的场景里,只能收获不同的果实。
电影《抓娃娃》把这样的教育场景,推到了大家难以企及的高度。因为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所有教育场景,都是一手搭建起来的。
普通的家长一般通过社会分工的方式,在已有社会的资源下,把孩子带入到自己所理想的教育场景中,但一个问题是:孩子往往身处于教育和家庭两个真实的场景中,有的切换自然,有的摩擦不断。
《抓娃娃》通过电影对下现实生活升华的艺术,把家庭的场景融合到教育之中,一场抓娃娃的大戏由此展开:
富豪马成钢在孩子马继业两岁多的时候,就意识到孩子教养上存在重大问题,因为有大儿子教养失败的前车之鉴,他决定在孩子记忆还没有形成前,为他创设一个全新的教养环境。
结合自己的成功经历,他决定还原这样的场景,再次把孩子带到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中。
一开始,马成钢想自己做,后来发现自己根本管不了孩子,好孩子还是要通过别人来教育。于是他雇佣了一批豪华的师资团队,打破课堂教学的壁垒,把他们投放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配合孩子成长教育场景,就这样逐一搭成。
在家中,家长示范阅读、俭朴、孝道、勤劳;
在家之外,就是马继业的教育场景:
去菜市场买菜,是他的数学课;
专属的小区图书室,是他的阅读课;
练书法的老邻居,是他的书法课;
总能碰到的外教,是他的英语课。
马继业成长,就这样被各专业的名师包围着。
在生活上穷养的马继业,绝对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富足者。
这样的教育场景,尽管是马成钢搭建出来的。但确实收获了比较好的效果。
如果不是马继业识破,用高考弃考作为回击,肯定走进了清北的校园。
但马继业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体育专业。这算是这场抓娃娃闹剧中,无心插柳的结果。
而一直不被马总看好的大儿子,用登顶珠峰的方式证明了自己:教育的场景并不完全是计划的产物。
一个人,只要想改变,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但前提是:骨子里就得有一条上进的心。
无心插柳的还有马成钢自己的改变,他最后在马继业坚持自己选的人生中说道:
“我们想竭力改变孩子,何尝孩子不一样改变了我们。”
马成钢在家中的阅读示范,开始的时候,装的成分比较多,但装得久了,也就变成了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另外,物质穷养的好处,让孩子与电子产品彻底断网,让每天的生活,因为父母的读书示范,变成特别的纯粹。
这样纯粹的生活,常常是物欲充斥的时代,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才有人翻出老照片回忆,有人走进山林,给自己断网。
我们无法像电影一样,创造环境,但完全可以选择环境。
其实,国家早就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教育场景,利于成长的教育环境,比比皆是:
图书馆,是为你敞开的阅读空间;
市体育中心,想尝试的项目这里都有;
山就在那,意志的培养,怎么会高不可攀呢?
全民抓娃娃,我们最该抓的,原来是自己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