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心理想法
志玲:离开受害者牢笼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连接感受(亲密关系工作

志玲:离开受害者牢笼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连接感受(亲密关系工作

作者: 志玲觉知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20:24 被阅读185次

    昨天和前天的亲密关系工作坊,在一波又一波的滚动试个案中,一个又一个提问的学员,抽出的焦点,受害者牢笼的演绎,关于恐惧,关于面对生命的无意义,关于愤怒,关于连接不到身体的感觉,关于一听到触碰感觉就想要逃,一个个看起来非常复杂,困扰我们多年的疑难杂症,都在我们去面对自己的伤痛,去连接内在的感觉,放下我们固有的思维,放下我们固有的模式,去尝试完全的挑战,加入这个勇敢者的游戏中,体验到真正的喜悦,平和。

    找到真正的想要创造的那个力量,想要给出的那个爱,想要玩乐的那种力量,意识到生命就是一场体验,我们就是来体验的,我们就是玩游戏的,我们就是来体验创造的,我们全部所要做的就是创造,就是娱乐就是游戏。

    志玲:离开受害者牢笼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连接感受(亲密关系工作坊分享)

    关于受害者牢笼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妈妈从完全的焦头烂额,完整的不知道怎么办?到演绎完之后,看到自己就是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不能面对自己的无力。演绎完后,从三角牢笼里走出来后,终于体会到是怎么走出来,原来是要停下来,不听脑海里任何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全都出自于我们的恐惧,全都是趋利,避害,没有一个声音是真的,但我们去相信外面有一个迫害者的时候,但我们去相信外面有一个坏人,但我们需要有一个人来负责的时候,也是因为自己内在就有一个这样的声音,透过外面这个人呈现出来,只有当我们去连接感觉,穿越那些脆弱的时候,才会有出至于本质的清晰的声音。

    当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它是中性的存在,我们把它叫做情景,是什么让他成为了一个问题呢?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而且觉得问题比自己还要大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就会分裂,注意力就会向两边拉扯,如果问题比我们还要大,就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觉得这不公平,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我们就想要排斥问题,排斥带来的结果就是没有有效的去处理它。

    所以破坏者和拯救者就会去抓住它,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有可能在生活中就会以一个很严厉的角色出现,他们就成了生活中的迫害者,但是他们告诉你的任何东西都没都不是真的。

    当你的伴侣变成迫害者,批评者,责备者,告诉你哪里做错了?你特别的失败,你特别的蠢,没有能力,这些外界的权威,他说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自己脑袋里面有的,可能会在外在体现出来,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声音。

    拯救者他也可能在外在呈现,等问题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去找拯救者,他们会找一条离开监狱的路,向每一个角落去靠近,可能会抱怨,主要是受害者会抱怨,迫害者会强化我们不配得的信念,所以他说的都是我们已经有的信念,我们想去相信拯救者,是我们相信有一条离开监狱的道路,其实这其中没有一个是真的,哪怕他们是引用了智慧的语言,无限的力量,我们都要去认出拯救者的意图,他只是想让你从不舒服的体验中拔出来,但那还是个狱警,还是会让我们停留在监狱中出不来。

    当我们去连接那些的感觉,在接纳,觉知和欣赏中是超越所有监狱的体验,我们会觉得被迫害者侮辱,是因为那个有关的痛开始浮现了,我们通过愤怒变成了自己的迫害者,我们就锁在其中了,在监狱里面跑来跑去。

    志玲:离开受害者牢笼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连接感受(亲密关系工作坊分享)

    头脑里面会有我们的想法,念头。信念,是我们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跟这些念头相对应的是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有一个想法,有一个画面,有一个不舒服的感觉,就构成了信念。

    当我们的孩子不好好做作业的时候,孩子不好好做作业,是一个中性的情景,90%的家长会认为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孩子不好好做作业,不好好上学的话,她将来就一定混的不好,如果他混的不好的话,那就一定是我这个当妈的,没有当好,是我这个当妈的责任,没有把他培养好,我就有一个不舒服的感觉,是我的这个信念和这个信念相关的感觉,让这个情景变成了问题,这个情景变成问题的时候是有一个不舒服的感觉的,我们完全没有去意识到这个不舒服的感觉的存在,所有的注意力都是在盯着问题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办?这个问题发生了,我要怎么解决他?

    我们生活当中所干的就是要找到问题的一些原因,然后想各种办法去限制他,想各种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办的时候,就会到外面去找一个专家,找一个权威,找一个大师来教我们,所以很多人来上工作坊,他不是来面对不舒服的,是来找为什么?会怎么办而来的,他来了之后,就会把所有的幻想都断掉,同时我们也会在内在有一个很大的焦虑和恐惧,除了找为什么和怎么办?头脑里经常也会有一个声音跳出来,你太倒霉了,没办法了,或在这里责备自己,除了责备自己,责备孩子,责备老公,除了迫害自己,还要迫害老公,这个声音会在我们内在升起来,不想去面对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所以脑子里面就会出来一个声音,你没救了,你怎么这么倒霉?这些全都是在我们脑子里面发生的,这就是受害者的牢笼。

    志玲:离开受害者牢笼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连接感受(亲密关系工作坊分享)

    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只是因为我们不想要去面对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我们就会首先要去到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些都是来自于拯救者的声音,在这拯救只会去自己想办法找到方案,解决问题,在拯救的过程中,失败了就会挂怪自己过去,做错了什么?迫害者会去进行内在的迫害,受害者,还是觉得好无力,到外面去找一个拯救者,还是拯救不了,还是会到外面去找一个迫害者,这个受害者的牢笼,从来都不会停的,在我们脑子里面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过。

    而没有注意到你的内心的感觉是什么?是非常的不舒服,非常的受苦,而这三个声音是在不停的加固这个牢笼,让我们越来越多的呆在这个牢笼里面,我们相信拯救者是有办法的,而其实拯救着他只是监狱里的一个狱警,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你抓回来,继续呆在监狱里,而这三角牢笼,都是在防卫圈里面,是我们不想面对这个脆弱的防御层产生的,三角牢笼是你脑子里的声音,不是跟你的身体连接之后从你的本质里出来的声音,而在防御里面是没有任何智慧的,没有真正的解决的办法,那只是把问题变得更大,有时看上去这个问题,被解决了,而他只是换一种方式出现而已,而我们越防御,就会越喂养那个问题。

    我们晚上失眠的时候都在这个三角牢笼里面转,我们的内心有一个很大的恐惧,晚上睡不好觉,在脑子里面不断的想,我们要能够意识到,这个脑海里面,没有一个声音是真的,不管是拯救者,受害者,迫害者没有一个是真的,是让我们呆在牢笼里面,不去,连接那个不舒服的感觉,当我们去连接那个不舒服的感觉,那个声音就远离了。

    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我要去面对这个不舒服的感觉,把注意力拉回来,直接的去感受这个不舒服的感觉,直接的去体验那个不舒服的感觉,那个平和,那个宁静出来了,然后那些声音就自动的消失了。

    很多人在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就会在里面搞来搞去,就会去问别人怎么样会好一点?回去了之后又继续纠结,这个人告诉你这样,你又会觉得这样不行,那个声音是不可能是清晰的。

    而只有来自本质的声音是非常清晰,带着恐惧的在这里的声音是不清晰的,因为他总是在这里,总是要趋利避害,而且来自本质的声音是清晰的,他不会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我就是想要给出去,这个就是我想要的。

    其实思维是被我们的恐惧所利用的,思维本来是一个中性的东西,但是如果被小我利用的话,就没有任何益处,就只会去让我们深受其害,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得有一个地方,要么在这里,要么在那里,当我们的注意力没有办法去连接到感觉,但是你却意识到这个地方是无意识的,你呆在牢笼里就是无意识的。

    志玲:离开受害者牢笼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连接感受(亲密关系工作坊分享)

    而来到跳出牢笼是要带着觉知的,要有意识的,让我们能够有意识的去连接这个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不会再去到外面打怪兽了,不需要再去打怪兽了,只需要陪伴好自己的不舒服,然后那个怪物就自然消失了,什么也不会发生。

    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完全的无所适从,当我们真的愿意转过身去,看看我们的受害者,他完全的没有办法,觉得自己好失败,如果我们愿意接受这个失败,其实我们什么办法都没有,放下所有的挣扎,真的去面对其实我就是觉得我好失败,在这个人生的点上就是完全的无能为力,完全的就是失败的,去看见那个受孩者,真的去感受它内在的心碎,看到这个无力感,让自己直接的去体验这种心碎,那种完全无能为力的感觉。

    去接受自己的脆弱,他没有任何的问题,感觉到失败,感觉到无能为力,没有任何的问题,这是人类的体验。

    当我们在全然敞开中相遇,去感受那种能量的共振,他没有任何的问题,真的全然的接受他,接受他内在的伤痛,她不是受害者,他也不需要拯救就是能量流过,就只是需要被充分的体验,只需要被自己看见。

    接受自己的脆弱,接受生而为人的体验,当你不再需要证明,你可以做真实的做自己,让那个痛的感觉流过去,让我们的脑子可以放空就,只是直接的去体验。

    我们以为拯救可以让我们不痛,以为迫害可以让你变好,他们只是不能面对自己的痛而已,其实他们内在有跟你一样的,同样的害怕面对那个脆弱,在内在去认出那个脆弱,认出他们一样的害怕失败,一样的害怕不够好,一样的害怕面对那个无力感。

    不需要拯救,不需要迫害,没有受害者,有的只是人类的体验,让自己去充分的体验,让自己充分的放松,让那些能量流过身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志玲:离开受害者牢笼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连接感受(亲密关系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qn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