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八)

作者: 胡不糊呀 | 来源:发表于2021-07-23 20:28 被阅读0次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

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例如用“懒惰”和“愚蠢”这样的词形容人。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例如用“厨师”一词定义人。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一个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成长过程,责备自己和责备他人是我们经常做的,当遇到一件事情先从自身找原因,有时会陷入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批判或不自信当中;现在慢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会先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先让自己被照顾好。目前自己需要练习一下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

所以“批评”到底是别人做得不好,还是说别人做的不符合我们的期待而已?“批评”某种程度来说,是不是自私?批评的时候我们关注到的仍然是自己,没有把关注点放在他人身上。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为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比如一个人说“你不理解我”,实际上她是渴望得到理解的。如果用一种批评的语气也许会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的恶化、激化矛盾,直接表达希望会更柔和、有效。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反而会增加。

【纪念人生的失落】

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这一个活动麦麦老师带我们体验过——不要坐着,不要看窗外……这样的指令下,大家呈现出来的就是不一样的表现,所以,想要学生做成什么样,直接提出请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su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