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国75天。
距离结课和期末考试还有不到2周的时间,晚饭后看了一晚上的英文讲义已经看到怀疑人生,回想起这学期的上课状态和节奏,总结了几点,给打算在国外就读商科专业的同学一点实用的建议。
英文授课环境,涉及到以下几点,教授的口音、语速、课程专业词汇比例、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储备数量和学生的语言能力。站在我们学生角度,无非就是(教授们上课的)输入和(学生将来在案例分析、演讲、小组讨论乃至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输出两个方向的内容。
1.心态上尽快“断奶”。不管出国前语言技能高低,来到全新语言环境上课多少还是有点不适应的,这可以理解,我们唯一可以的做的就是尽快适应而不是想办法去逃避,尽快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中。
2.预习和复习真的有必要。课程涉及的专业词汇,如果第一次听,肯定是陌生的,而且英语中那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和一堆“中文我都懂,英语看不懂”的专业名词,如果,没有提前预习,是很吃亏的。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难以理解的生词、概念和想法可以标注后上课请教老师,老师都很乐意为学生做出解答的。
3.油管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我们预习和复习的时候,可以在油管上搜索课程、专业名词解释,一群大神已经把那些枯燥的经管知识做成小视频,你要做的就是搜索、点击和观看。
观看视频有如下几个好处:
1)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查漏补缺。对于一个概念的解释3-5分钟的小视频讲得很清楚了,不需要大家死记硬背,理解就好,比起专门阅读教材和更为深层的论文要更容易被接受。
2)锻炼听力。看视频本身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很多以前陌生的表述在不断地输入下也就日渐熟悉起来了,那些陌生的词句和语言的排布,听得多了就习惯了。
3)节约时间。相比系统地阅读外文教材和文献所花费的时间肯定要比看视频慢多了,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但别找专业教材这种投入-产出效费比低的方式进行。商科类的知识点犹如一堆零散在仓库的零件,它不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倒背如流,而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客观地讲,毕竟是外语环境,哪怕是一堂中文课,我们都做不到100%完全吸收,更别提英文环境了。不通过额外的补充是不能弥补这种天然的差距的,利用好油管上丰富的资源其实在国内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在国外这种天然“对立”的环境里更能激发人找寻解决办法的能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