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与梦想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功利与现实如平坦厚实的大地。追寻前者会有死亡的机会,所以大部分人站在陆地上。我们视海中游泳的人是英雄,自己却不敢下水。
上课之余我也会忍不住抽出书架上许久未读的小说或是散文,可脑子里总会响起一个声音“读那些东西干什么!”,于是被自己勒令翻开了《财务管理》、《经济学原理》;偶尔我也会拿出宣纸临摹《兰亭集序》陶冶情操,此时微信对话框突然冒出来学管老师的问候,“Financial-report准备的怎么样?”,遂无奈作罢,将宣纸收好,拿出了草稿纸和计算器。
忙里偷闲我记得曾经的我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也会不定期写文、练字、画画。
但最近连续几天都在备考F7,似乎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提笔写作了。每次灵感突现,总是被接踵而至,如同波涛汹涌的ratio analysis,notes等财报数据扰乱思绪,遂妥协作罢,内心有所不甘,但又无可奈何。心想,选择了前方,就得风雨兼程。
而最近,当我与知己谈及文学,谈及诗句,我发现自己旧时的那份敏感,那份深入作品、设身处地的能力渐渐弱化了,拿起毛笔,写字再也不像曾经那般娴熟,笔锋也少了几分刚劲。
我看着写作群的朋友一篇又一篇的佳作的诞生,看着他们都渐渐一步步离梦想更近,不止一次怀疑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突然想起曾经自己执着过的梦想,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那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击中了灵魂,久违的孤独感侵入内心,不禁黯然泪下。
我见过太多诸如此类的人,他们两眼不闻窗外事,为了绩点而学习;他们出国留学不是出自自己对学术的热情,而为博得别人歆羡;他们参加社团活动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出于诸多公司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而在毕业简历上写下光鲜的经历。
他们成绩优异、笑容自信,而当我望向他们的眼睛的时候,却看到了空洞而涣散的眼神,不禁想问:这样的人真的幸福吗?困于自己营造的光环,几乎忘记了审视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已经忘记了生命的意义。
你明明走着看起来正确的路,怎么还是不快乐?物欲横流的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理性地计划着身边的一切,谋划着自己的未来,花了太多的时间,违背了自己的心意做看起来正确的事情,认为有了物质基础,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培养兴趣爱好,爱情也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然而,灵魂的投契同缘分一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热情与激情都是出自于本能的资源,一旦被压抑过久,便会被消耗殆尽。而生命的存在要找到依托,它可以是梦想,也可以是现实,不要试图以他人的追求与标准来衡量自己,也不要因为别人只言片语就改变自己的观点,而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如若长时间走在社会人的进阶路上,总是如履薄冰,压力重重,不如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在某个空闲时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愉悦身心。如果被对GAP的追求困住了内心,不如尝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将学习的目的转化为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如果违背自己心意迎合社会读了不喜欢的专业,也不要因为没有时间等借口理由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
越长大,越孤单的原因不仅在于旧友的渐行渐远,更在于对事物热情的冷却的速度随年龄的增长单调递增。不论喜欢的人还是喜欢的事物都越来越少,因而,遇到了真爱,就一定不要错过,因为一转身就再也回不去。有热衷的兴趣爱好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身居其中,你可以看到最耀眼最快乐的自己。
十七岁那年爱了个男孩,父母为扼制早恋的萌芽,告诉我“只要度过高考,诗与远方都是你的,你可以追求一切自己想要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当时欣欣然认同他们,盼望着未来与远方的到来,可现在才深切的意识到,他们在偷换概念,过去的永远都过去了,男孩已经回不到过去我爱的样子了。
你明明走着看起来正确的路,怎么还是不快乐?灵与肉的挣扎,贯穿了整个人的一生,在米兰昆德拉笔下,它们叫做重与轻,在尼采那里它们被称为日神与酒神。物质的缺席导致贫穷与潦倒,而本心的缺席则会导致冷漠与虚无。
喜欢《大鱼海棠》的结尾辞: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这个旅程。都说人生路漫漫,可细数人生又能有几个十年。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因而无论面临怎样的境地,都别忘了:
“一切理论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常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