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蒋勋讲中国文学|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

蒋勋讲中国文学|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 零露_清扬婉兮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9:06 被阅读99次

    整理|零露

    谈起唐诗李白和杜甫,这两个名字常常让人分不开来,一方面他们之间相差11岁,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两个分岭唐诗的两座高峰。到底两个谁最高,一直以为是受人争议,但是在儒家的文化中,更推崇杜甫。李白称诗仙,仙是老庄道家推崇,就是不食烟火的人,并不是儒家所推崇。

    李白的潇洒是所有权力者和富有者都要跪下来的,他才是文学里的君王、诗里面真正的君王,我们会感觉到唐代的生命力表现在这里,如果李白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被对待?一个时代没有美精神,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时候,李白这样的人很难出现。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为什么杜甫后来反而更受欢迎?因为杜甫给了大家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杜甫的所有诗都是讲怎么做人,而不是做仙。李白讲的怎么和月亮喝酒,这个东西在现实中没有用,李白最后一个孤独的仙人。杜甫所有东西都是在现实中完成的,他爱他的妻子,他爱他的儿女,他照顾所有人,他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写出社会里面很多的关怀,所以我们说他一个人道主义的诗人,他永完介定在做为人的部分,他的关心,杜甫的伟大在于他努力完成人的部分,所以杜甫被称为“诗圣”。

    年轻时候好好的喜欢李白,中年后慢慢懂得杜甫的伟大。一个是在完成自己,一个是完成自己在人世间社会中的角色。

    “仙”和“圣”最理想的方式是互补,而不是彼此冲突。

    在唐诗的世界里,不断用李白和杜甫做比较,其实是希望我们可以年到两种不同的生命的情境。诗仙李白是在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他自我完成的方法是,孤独的走出去;诗圣杜甫的方法,刚好相反他不断走进人世间去,走到一些最穷困、最卑微的人群中去,去面对生命里面应该反省的部分,所以杜甫也称为“诗史”,就是诗的历史,因他用很多诗句描写了历史中最悲痛的事件。通常说到杜甫会说他三吏三别,分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举例一首《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像是一部记录片,地点:石壕村,时间:黄昏,动作:投宿  ,发什么事呢?有吏夜抓人。

    发生什么事呢?老翁逾墙走。说明因为战争年轻人都被抓完了,老人也要抓走。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和一群乱民逃难的时候,在石壕村看到的景象,看到官府出来抓兵,抓到老头子。杜甫扮演一个聆声者的角色,叙述的老太太的说的话。杜甫诗有时候阅读觉得有很多的不忍,他会觉得战争中最可怜的是老百姓,也被称反战的诗人。《石壕吏》这样短短一首诗,透露出唐代社会里人民的惨状。这也是就杜甫的不朽的力量,所谓诗圣因为他讲出了人民最大的悲哀和痛苦。

    谈到李白和杜甫比较的时候,喜欢李白或杜甫,一直是我们生命中的两难,这种两难,让我们感觉到他们两个生命那么不一样,诗仙李白他从来不谈人世间的辛苦,他鼓励人去喝酒、赏花、去月亮对话、从人世间的一切痛苦是非纠缠中孤独的走出去。诗圣杜甫是觉得人是走不出去,人必须要回来去面对生命中最辛苦的部分

    相差十一岁的两个人个性怎么会如何不一样。李白的部分帮我们把很多人间的烦恼丢掉,杜甫的部分让我们回到人间,对人有很多的悲悯。也许这就是哲学上的道家和儒家需要互补,儒家太多现实的东西,道家又太过不食人间烟火,这两个其实是各自都需要的。

    李白和杜甫是实际上现实最好朋友,杜甫完全了解他的好朋友李白,不需要和他一样,可以走山水、走向月亮。杜甫写李白最美的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也为李白写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诗句。有些人是活在历史中的,并不是活在当下的斤斤计较中。

    用李白和杜甫对比出唐诗非常美 的画面,这两个诗人最动的人部分是:高贵的人的品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勋讲中国文学|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xh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