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第48课

《大学》第48课

作者: Ann_ma | 来源:发表于2022-05-22 04:56 被阅读0次

    作者:陈婧

    学习内容:

    1,学习如何顺应人心中的大我,将事情做好而且做出品味。

    【原文】:《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这一句诗经的大意是和善快乐的君子犹如人民的父母。

    为什么说和善快乐的君子犹如人民的父母呢?

    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人民所喜欢的他也喜欢,人民所厌恶的他也厌恶。所以此之为民之父母,这样的君子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

    所谓爱民如子就是在内心深处真的把人民装心里,真的愿意与人民同好恶。换句话说就是以百姓心为心。 ,

    我们通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来体会一下什么是以百姓心为心的民之父母。

    ①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唐朝的人口从隋朝初年的690万户,兵荒马乱锐减到了200余万户。百姓们都渴望能够去休养生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太宗选择了【定律轻型】这样的方式来响应民众的呼唤。

    所谓定律就是在执法的时候铁面无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震慑人性之恶。

    所谓轻型就是在量刑上慎之又慎,死刑犯都会由唐太宗亲自审问。

    就是在这样的【悉心治理】下,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人总共才29人,几乎达到了不用刑法的地步。

    ②贞观6年死刑犯增加到了291人,于是唐太宗就询问他们是不是有冤情,没想到他们都纷纷地承认罪行认服判罚。在和死刑犯交流的过程中,唐太宗就发现他们都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人,于是就下令让他们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来年秋天再来问斩。

    这期间有许多的官员都劝唐太宗不要这样做,担心犯人可能会继续地危害民间,或者就再也不回来了。可是唐太宗还是坚持给了他们回家省亲的机会。

    到了第2年秋天,经过核实291名囚犯,全部按照约定返回了狱中,实现了和唐太宗的诺言。当唐太宗看到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已经改过自新,就将这291名囚犯全部赦免了死刑,囚犯们无一例外地回到监狱继续服刑。

    正是因为唐太宗【顺应】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更是【激扬】了他们心中原本就有的那个渴望被尊重被信任的大我。

    ③唐太宗不仅是对内治理有方,对周边的国家也同样用【父母之心】来呵护。

    贞观4年,唐朝战胜了屡次入侵的东突厥。按照历史惯例,多半会把东突厥分离避免再次叛乱。但是唐太宗考虑到这样做可能会让当地的百姓妻离子散。

    那民之所恶的事情,当然就不能做。所以采用了全齐部落,顺其土俗的政策。也就是让人们能够保留当地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让本族人继续担任首领,这样的做法让当地人感慨不已人心归顺。北方地区也由此恢复了和平。

    ④后来唐朝又在战场上战胜了吐蕃,相比于继续用【民之所恶】的刀兵相见,唐太宗选择了用【和亲】这样民之所好的方式处理和吐蕃的关系,将文成公主嫁入了吐蕃,不仅缓和了两国的对立,还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带进了吐蕃。就这样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唐朝声威远扬各国纷纷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太宗就是通过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方式屡屡做出仁爱智慧的选择,更实现了作为君王的平天下。

    2,学习从平凡到优秀的第3种成长型思维——【积极乐观】。

    国内外的研究纷纷显示出一个结论,【积极乐观】是成功者思维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所以从小到大,无论老师还是父母都在不厌其烦的教导我们要【积极乐观】,然而我们仍然常常会陷入消极情绪中。

    积极乐观的根源是什么呢?

    如何构建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呢?

    本质上讲【积极乐观】源于看见希望。

    而看见希望源于【心明眼亮】。

    消极的人喜欢唉声叹气,也会怨天尤人,因为他看不到希望。

    为什么看不到希望呢?

    因为过往的种种经历让他形成了一个【认知】:老天不公。

    有了【老天不公】的认知,他对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关系失去了【信心】。他不相信付出会有回报,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因而,这个世界在他看来是如此的纷繁复杂,自己也常常陷入迷茫与彷徨之中。

    3,积极乐观的人有着怎样的认知呢?

    积极乐观是有层面的,我们讲一下三个层面:

    第①个层面的人,总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对未来总抱有一线希望。

    这种思维模式背后的【认知】就是只要付出,多少会有回报。

    他相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脚踏实地做事情。

    但他说多少会有回报,这就出了问题。很多时候他会偷懒,做事不能【全力以赴】。

    因为多少会有回报,意味着有时候没有回报。

    做那么多干嘛呢?这个层面有一份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有局限 。

    第②个层面的人,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能实现人生理想。

    背后的【认知】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也就是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源于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当他看到老婆婆能把一根粗壮的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时候,李白有了人生中的一次【顿悟】。那一刻他看到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看见了【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关系,内心充满【信心】。

    我们常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有所看见所以相信,也因为相信因而看见更多。

    所以这个层面的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他们相信付出多就会收获多,因而不再偷懒,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也愿意乐此不疲地工作。

    因为相信,他们终究会看见。

    第③个高层面的积极乐观。

    这个层面的人看待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井然有序】乃至【一片清静】。

    因为他们的【心明眼亮】,明白世界的真相就是【付出必有回报】,种下怎样的种子就会结出怎样的果实,老天爷已经公平到不能再公平了。

    所以无论当下他面临怎样的境遇,公平或者不公平,他所做的都是矫正自己的【起心动念】,念念种下好的种子,心无挂碍,从容自在。

    从认为老天不公,到认为付出多少会有回报,再到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再到看清世界的真相,明白付出必有回报。

    这就是越来越心明眼亮。

    心明眼亮就能看清人生运行的规律,就能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开始积极乐观的付诸行动,用双手改变命运。

    如何构建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呢?

    就是提升心中的【认知】,心明眼亮起来。

    从老天不公的认知中走出来,不断地明白和体证【有怎样的付出就有怎样的收获】。

    我们常说,多数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少数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今天我们可以成为【少数人】。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不断地明白和体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会发现身边那些厉害的人物不是因为机会好资源好,而是他们【认知】的层面更高,【格局境界】更高,而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成长】起来。[玫瑰][爱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第48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zh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