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大师还是苦B匠人”这个问题我问过自己无数遍。也难怪,这年头的大师太多了,随便拎两个人都是一堆头衔,不是这个专家就是那个大师的。尤其在传统文化这个圈子里大师如云,似乎你见个大师比见街口卖菜的大叔还容易。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一批批顶着**名号的大师如雨后春笋般地发芽,并在华夏大地这块几千年的文化沃土上肆意疯长,由于民众对文化的渴求,便给了他们肥沃的养料,然而这些大师真的对得起这个名号吗?答案就不用宣之于口了,不然我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就说古琴吧,刚学会基础指法,会弹个《秋风辞》甚至还只是《沧海一声笑》就开馆授课的也不在少数,至使我从嗔目结舌到习以为常也不过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弹琴也算是好的,至于斫琴就更是鱼龙混杂了。古琴,因其特定的制作工艺,制作一床(张)琴需要二百多道工序,其间从选材到开琴板、挖琴腹、上灰、上漆打磨,再到上弦、调音等工序的制作与完成,需要斫琴师精通木工、雕刻、绘画、漆器制作、调音等多项技能,而由于这期间一些特殊工艺所需要的特定的温度与湿度的要求,有时做琴也真的是看天吃饭,温度、湿度达不到,所耗费的时间就会越长,因此一床琴,整体的制作时间都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这期间斫琴师的种种辛苦先不说,单就是这个时间成本已不是常人能做得来的。因此,市场上那些价格超低廉的琴,就不用再去评价了。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越是严格遵循着制作工艺的老匠人,越是谦虚的,因为他们相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而越是吹捧得天花烂醉的越是经不起推敲的。我只能说无知者亦无畏。
向那些默默坚守着传统工艺的老匠人们致敬!
是做大师还是苦B匠人 是做大师还是苦B匠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