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出去买菜,荣华道两边,地摊经济很发达。我从一个小摊儿上买了一些豆角,见到西红柿不错,就让摆摊儿的帮我挑两个。看起来很是忠厚老实的摊主貌似很认真的帮我挑了两个最大的。

回家准备做凉面。我拿出西红柿,一下子就傻眼了。一共才买了两个西红柿,就有一个是坏的!果然是奸商!看起来一脸忠厚,其实内藏奸诈!真的是无商不奸!
我曾经查阅过资料,“无商不奸” 是后人杜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 。
“无商不尖” 的典故来源于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所以老百姓还有“升斗小民” 之说。
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尺子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
成交以后,商人会另外加一点米装在米斗上,已经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个尖头,尽量让利。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只要做生意,总给客人加一点添头。
商家通过让利,尽量获得回头客,叫“无商不尖”
古时候的褒奖商人的一句话就是:“无尖不成商,无度不丈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由于个别奸商的存在,这句话就被人们改成“无奸不成商,无毒不丈夫”。

其实,公平交易是商业活动最基本的条件。我不求要给我多一些西红柿,你总不能坑我吧!放开了地摊儿经济,出来摆摊儿的人却是良莠不齐。唉,怪就怪自己太过于相信陌生人了,下次买东西,一定要擦亮眼睛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