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书评BY刘安娜160716
我一直认为我是个逻辑思维不是特别清楚的人,缺啥补啥,一直都很热衷于购买逻辑思维培养的书,比如著名的《金字塔原理》,不过买了不等于读,开卷有益的道理都懂,开卷就犯困的自然属性也是无可奈何。(快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封面很漂亮直到我打开了这本《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它前两章有不少内容和我之前读过的《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和《做出好决定》有些交叉,读起来难度不大,终于我也能看懂了第一章感知和思维模式以及第二章如何进行创意思考中讲解的逻辑思维的10个法则,读到这,我感觉这本书不过如此,原来我也能学会这门苏格拉底在两千五百千年创建的逻辑推理学。(我错了……)
接着我读到了第三章,前面的漫不经心开始啪啪啪打脸,本书的第三章“如何做决策”部分内容与《做出好决定》有交叉,比如理性决策的六个步骤的前三个书里都有所体现,要首先确定一个假说(麦肯锡认为要确定议题,提出假说,罗宾斯说要确定真正的问题),以进行验证,决策树用于梳理思路,决策矩阵用于收集信息、归纳整理,而加权分析也是决策方式的重要一种,评估各种选项。
介绍的第一种工具是利弊分析法(法则11),例如图1这个是否拆除旧大楼盖新大楼的利弊分析,看上去像财务里的T型借贷账本。利弊分析在生活中很普遍,就像我们买东西也会分析两个备选项的利弊,或者找工作去比较两个offer的利弊,也像《老友记》里Ross面对多年旧爱Rachel和新欢不知如何抉择,也是画了个T型来列举利弊(当然感情不能这么比较,Rachel固然有一长串的缺点,新欢的缺点是“不是Rachel”)。
图1接下来是矩阵分析法(法则12),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熟知的时间管理矩阵——重要vs紧急的矩阵,利用两个维度把事件划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矩阵与表格的区别在于,矩阵中的信息必须符合“完全穷尽、相互独立”的逻辑思维原则(也是所有麦肯锡报告的原则)。
突然画风一转,书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矩阵推理题(什么?这是一本数学习题集吗?),根据之前矩阵的逻辑推理原则,我还真做出来了(见图2),信心大涨,成就感爆棚(就是这么容易满足~)。然而,这只是个开始。
图2讲完矩阵开始讲决策树,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猜到它的大致形状,想不到的是更多的题目(见图3)。感觉我头脑中的某扇门被打开了,要是以前的我,你让我去推算顾客有多少种点餐组合,我只会陷入我要点鸡肉还是鱼肉的困境,然而我读完了决策树的画法,居然也能推算出顾客有24种点餐选择了(快来个人告诉我推错了没有……)
图3说完了决策说论述,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论点=论据+关键假设。这里面的关键假设通常都是没有说出口的但从字里行间可以发现的,通常是人们从论据到论点的关键支撑。但有些时候,关键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将导致论点的错误。如图5这些例子,从论据到论点都包含了论述人的关键假设,而这些关键假设其实是不成立的。因此,法则21条: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这里的论述过程也就是从论据到论点的关键假设过程。
图5 而从论据到论点的推理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五个常见的推理漏洞,包括:01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例如我们拿苹果和橘子去比较;02代表性假设漏洞,也即所谓的以偏概全,通常我们对某地区的人的粗暴评判都是代表性假设漏洞;03好证据假设漏洞,就是我们总是看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而不是保持客观,列出所有相关证据;04因果假设漏洞,即误会两件事物之间的其他关系为因果关系;05实施假设漏洞,认为计划一定会实现,例如买了教材一定会学好英语,下载了运动APP一定会减肥成功等等。
而从法则23到法则41又开始了残忍的逻辑推理大练兵,读完了前面的内容,必然想要试试看自己都明白了没有,逻辑水平是否有提高,能否避开推理漏洞,虚荣心推动着你一直读下去。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里Leonard通过三层考核才赢得了做Sheldon室友的机会,据Leonard说,一旦开始,你就想继续考下去了。看来这里也是应用了这个小小的心理诡计。
而到了第五章,终于开始讲逻辑了。最常见的逻辑陈述是“只要……就……”陈述,而从逻辑角度来说,命题的逆反命题是一定成立的,即从论述“只要A成立,B就成立”只能推出论述“只要B不成立,A就不成立”,而论述的逆命题和否命题都是不一定成立的。
人生需要揭穿根据这一思想以及逻辑等同陈述的形式,新一轮的逻辑推理大练兵又开始了,这次,你能确定各命题的正误吗?反正我是不能了,我的脑子已经烧坏了,正处于修复重启中。也许未来某天我能鼓起勇气把居然有94页之多的附录部分读完(全书才228页,占全书41%),我们可以再来讨论一下这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