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515天,2024.04.11
SFBT强调在后续晤谈时,以“有什么改善”开启对话,这样的询问反映了SFBT相信来访者有能力朝着他们想要的方向采取了一些步骤,无论这个步骤有多么小。同时也反映了解决之道的建构来自于例外的知觉。相信变化一定是有的,哪怕是很微小的变化。读书会有老师分享自己作为来访者,后续每次咨询开场,咨询师都会询问“有什么变化”,在让她非常的有压力,以至于后面就中断了咨询。这带给我的思考是,虽然书上的“有什么改善”的问句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引发来访者留心观察、体验感受生活中可能的微小不同或变化,这些变化与不同何以发生,来访者所起的作用,通过对细节的探讨与梳理,来访者可以看到自身既存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进而提升来访者改变的动机、信心与决心。然,咨询师在后续晤谈时,也要弹性地运用“有什么改善”的问句,尤其是要善于观察来访者对这句话的反应。再者,可以根据来访者所聊内容看如何开启后续晤谈对话更适合眼前的来访者。而非“刻板”或“教条”地运用。回顾自己的短程、中程和长程咨询看:对于短程的,当来访者有明确的目标或具体的问题/困扰,如情绪、行为方面的,那么在上次咨询会谈中聊出了下一步具体可尝试的行动时,或有有意识的例外且来访者表示愿意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多创造一些例外发生的机会,那么可以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温和地询问进展情况。若来访者说没有尝试行动,那么就可以转向本次咨询会谈。如果来访者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自我成长的咨询,那么不一定非要咨询师开启进展的探讨。当来访者从咨询中获益时,会主动在下次会谈时分享进展。成长型咨询,变化或不同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多次或很多次的咨询探讨,两次咨询之间没有变化与不同是正常的事。比如模式的探讨,或许要进行好久的咨询,来访者才会慢慢地觉察到在某个点、针对某些人、特定的事、或关系中的差异。从觉察到到意识到是这样的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期间可能还会反复、质疑、新的想法等。尤其是长程咨询,当咨访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咨访的工作方式已熟悉,来访者的中午深入探索比较稳定时,进展已不需刻意地询问,或来访者主动分享、或在聊的过程中自然呈现、或列在一段咨询小结收获中……当然,当来访者的能量比较低时,我以为两次咨询之间探讨进展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来访者说没有或更糟,那么还是要温和而坚定相信来访者有,同时回到来访者生活的场景中看细节,通过细节的描述与探讨,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做到的、做的相对不错的以及自身的资源、力量与希望,等。总之,后续晤谈中,要不要探讨进展,以及如何探讨,探讨程度,都要针对来访者的情况灵活把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