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礼物包装记”。给礼物包装本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可从作者多次的反思中,我们受到了深刻的家庭教育的启迪。
孩子迪迪收到了一个同学的生日邀请卡,准备欣然赴约,带上礼物也是理所应当的事。然而,围绕“礼物”发生的反思颇耐人寻味。
第一次反思,来自对准备礼物的拒绝:其实很多时候拒绝孩子的提议只是个习惯,没啥逻辑性。平时自己总是教育孩子要真诚待人,而用心为朋友准备生日礼物不就是真诚的一种表现吗?
第二次反思,来自于准备什么礼物:难道送礼物都送书才行?那是自己喜欢的,不是小寿星喜欢的。
第三次反思,来自于是否给礼物包装:我这是什么态度?入乡随俗,此地送礼都讲究包装,直通通地裸着没有包装,也确实少了神秘气息。
第四次反思,来自于对包装的对付:总是在嘴巴上提倡享受生活,可自己的做法就是凑合活着。不仅自己缺乏生活的兴致,还扼杀迪迪的兴致。我们从小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迪迪现在的环境可不一样了,这样凡事凑合的生活态度已经不适合于此地、当下了。
第五次反思,来自于迪迪自己包装礼物:我认为孩子们长大了,最重要的是有尝试的勇气和善良的心,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的态度,然后才是什么情商、财商、智商。
以后面对他的求学、择业、组织家庭、建设生活,还不知道要反思多少次呢。
我想,家长及时反思是很好的习惯,比强加给孩子的方式好得多。这样,才能矫正家庭教育的错漏,既还给孩子成长的“独立”,也还给家长生活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