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心灵访谈-写作”小组的第26篇文章
外甥女今年15岁,去年上高一,半学期以来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九十点到家,听说没有休息过一天,请假过一个晚自习,老师说下不为例。
15岁的豆蔻年华,遇到一点需要力气活的地方,显得有气无力。所以趁着春节有几天假期,我们组织了一次爬山,希望孩子们除了学习和游戏外能释放出少年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然而外甥女却一直不情不愿的噘着嘴拖着后腿,上不到小半山腰再也不想给大家面子了,说太累了,找妈妈要钱回家,我看她一副慵懒倦怠无力的状态,想着强扭的瓜也不甜,对她妈说,给她十元钱,让她自己坐车回去吧(反正回去也有好一段路要走,而且估计也找不到来时的原路了,因为很多岔路,不妨将她一军,哈哈)。外甥女嫌十元太少,说找不到公交站台,要给100块搭的回去,我说那就算了,要么接受十元钱自己去找公交车坐回家(公交才1元),要么跟我们一起前进。软硬兼施,最终选择跟随我们一起前进,一旦别无选择,心无杂念,少年特有的朝气和活力就被激发了出来。后来大家一鼓作气兴致勃勃的爬上山顶,又因方向错误又越过了另一个山头,待到山脚下,一向挑食的外甥女来不及等吃饭先吃了一个大烧饼。
就如慵懒是一种惯性一样,活力也会养成一种惯性的。建议孩子们无论读书多么重要,半个月或至少一个月要有一次这样的锻炼,希望祖国的未来体力能跟上智力的节奏,才有劲实现理想,体验人生。
附:
我家乡的潜山——大冬天的依然美丽,依然俊秀。春天的绿,秋天的红黄,冬天瑟瑟的枝条,共筑一池林,错落有致,苍劲中掩饰不住她的妩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