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6 日 周四 6:00 小雨 每日堆肥之 10/100
文字的开端,枯燥
记得上学之前,被父亲逼着学写字,那些日子还是很痛苦的。
原本应该开开心心享受各种玩乐的童年,每天的某些时光硬生生被征用,必须在小本上写完一些字,才可以去看动画片、可以玩玩具、可以……
那时候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广播电台准时播出的少儿节目吸引着我,就像闹钟,到点叮铃铃想个不停。闹钟的声音是好听的一段演唱: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小朋友快来!
每天下午到那个时间的练习写字总是变得浮躁,恨不能快速的画完赶到收音机旁。所以每次把小本子递给父亲检查的时候,他脸上都拧上了麻花。一句“鬼画符”作为评价。
有一次隔壁的大姐姐找我玩,我悄悄的说,字还没写完呢,我不能玩啊。她说,那我帮你写吧。我觉得这个主意简直太好了,笔递给她。那是一页最后的几个“解”字。她很快就写完了。我高高兴兴拿着本子给父亲查阅。他不假思索的指出,最后几个字不是我写的。我拿过本子颠来倒去的看,怎么也看不出什么差别,都是字,他从哪里看出的端倪。
小时候就这样被逼着认字、写字,说不上来有任何兴趣可言。更有时候因为一个字想不出来怎么写被母亲狠狠的拧脸,简直是童年的噩梦。至今都还能回忆起当天的时光,面对阳台的窗户大哭的情形,那时候的个子还远没有窗台高。
但是后来慢慢感受到这份用心的珍贵。因为上小学很快能适应学习和写更多的字,写出来的字也比同龄人端正漂亮。这些都是父母的功劳。
然后写的字慢慢变成词语、句子、短文。小学二年级开始学写作文。
又是一个吃力的开始。大脑枯竭,我不知道要如何提笔,从哪里写起。暑假每日日记是作业之一。父亲送了我一个小日记本,手掌大小。本子很喜欢,可是笔不太听话。
他又一次给我支招了,每天的日记,帮我起一个开头。然后我继续写下去。
就好像如今的堆肥练习,想好题目和题材之后,我继续写下去,更为顺畅。
暑假结束交作业,我的日记本被老师挑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那种感觉,自豪。
文字的味道,甜的
再后来,文字向我展示的力量慢慢变得强大。印象深刻是初中有一次想吃糖。
阿尔卑斯刚上市,吃阿尔卑斯成了同学之间最流行的事。家里条件很少让我能随意享受当时的流行。这些零食都是额外的花销,父母根本不会放在日常考虑之中。可是我又真的很想吃。我想了一个办法,给父亲写信。
那件事记忆尤为深刻,因为是我人生中写的第一封家书。大概传达的意思逻辑分明,情感真切。父亲看完信很快给了我两块钱,足够让我买一条 10 粒装的阿尔卑斯糖。
更印象深刻的事,父亲给我钱的时候,无比怜爱的看着我说:长大了,会运用写作了。
那好像是当时为止最最高的夸赞,超越任何一次老师朗读我的作文。我一向如此看重父亲的夸奖,尽管传统的他很少这样表达。
有那个开始之后,我一发不可收拾。慢慢进入青春叛逆期。心中有任何不满、想法、情绪,或者所有需要表达的东西,我都会给父亲写家书。有时候一个纸片,有时候洋洋洒洒好几页。父亲也会给我回信。这成了我们之间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平时不愿意说出来的话,都写在了纸上。写,让我觉得可以畅快无阻。
和同学之间,也时常传纸条。这也是作为学生觉得有趣的事情吧。高中住校时,上铺的室友文采很好,字也好看,也是她让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和她交换纸条受益很多。那时候有一些懵懂的感情,无论是她还是我,需要疏解的时候,都会用写下来的方式去传达。我们有时候甚至会相互看对方的日记。
只是高中时期的写作,没有任何章法,记录的也很少有深度的东西,甚至连续好长时间只写负面情绪,日记里很少有阳光。
高中结束数量不多的日记本被我逐页撕下来烧掉了。因为许多复杂的原因吧。
文字的力量,直达心底
上大学很少再写日记了。但是有时候心里有困扰时,还是会坐下来写。这是我自己想到的宽解自己的方法。
一页纸两面,一面写当时的苦恼,一条一条列下来,就好像是倾诉。反转一页开始写答案。一条一条对应的写。就好像看别人的故事,帮别人答疑解惑。
这样的方式屡试不爽,每次写完密密麻麻一整页的答案,困惑都解开了。那些字就好像一束光照进心里。文字用这样的方式滋养我的心灵。
写到这里,停顿了好几秒种。我想文字给我的力量让我想表达的内容,尽在此了。这也是我时隔多年,还想要坐下来开始堆肥的原因。也是纳塔莉那本书《再活一次,用写作调心》教我的方法,写作不仅仅是写,更是一种禅修。我用写来修炼心灵。
开始听第二遍写作调心了。同时也在阅读这边书。对我影响很大,有她我就很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