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吴军老师的专栏,有一个问题:给你两种生活,一种温饱不愁;另一种竞争激烈——你会怎么选?
选择当然是五花八门,各种理由也给的很有说服力,但这不是今天想说的重点。
正如同无论是平凡的生活还是精彩的生活都会有人用生命去践行那样,任何生活和选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然而过早放弃却又会成为人们最终后悔的原因。
这里面最明显的莫过于人生之初的恋情,大多数人回味起来都会表示遗憾,不过如果他们真的返回去选择重拾那份感情,其实是对双方的伤害。
回到生活选择的问题上,本质上选择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人的想法是会变的”这点。这没什么好质疑的,唯一值得商榷的则是这个改变的时长是漫长的,即便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感觉那是“一瞬间”的领悟,但是在这之前也是有了太多时间和事物的经历铺垫在里面了。
同样,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总是容易思考“十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然而真正重要的则是“十年后什么依然不变”。事物的形态和精神会改变,然而事物出现以及大肆普及的本质是不变的。就好像即便未来可能不需要每天三顿饭的吃了,人们依然是需要补充能量的。而即便可能所有人都不需要做事来养活自己了,人们的时间也是需要找到途径消耗的——这些都是即便多年后也很不容易突然间消失的本性。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变化是应对一切的良方,但实际上当你把不变的东西弄到相对的极致,那么一切外界的变化都不过是有利于你的变化罢了。不变与百变之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可以把事物打磨得足够深入,而后者则更多时候不可避免的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当然,即便是看起来百变的事物和应对之策,长存的背后也必然有对不变事物的深刻打磨。
今天看起来好的生意无一例外是建立在“本性”这类不变的事物上的,作用就好像锦上添花的添花一样,你只有在一块好的锦缎上添花才是有意义的,最开始即便针线粗糙,但是因为锦缎的品质在那里,所以它依然有强大的包容力。而如果是在一块抹布上做添花,那么首先就没人知道你是在“添花”。
当然,如果你真的做工粗糙,那么轻易也没有上锦缎添花的机会。不过这一点对任何人都公平。
曾经我们说过很多次,要想提高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做事,专注的做一件事。换句话说就是专心的打造长板,而不是当一个面面俱到的平庸木桶。而把不变的事物做到极致其实和打造长板是一样的作用。
任何事情做久了都会觉得无聊,而恰恰这又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一个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就特别容易做一些很明显没有意义的事来让事情看起来更有意义。
首先,不存在完美,永远有更好的下一次,人们需要做的反而是体会这样一个自我包容的过程;
其次,任何事物希望做的有意义,都必然会有这么一个看起来“自我折磨”的孤独过程。
换句话说,事情还要继续做下去,同时学会享受这样一个“平淡到斑驳”的阶段。
如果说生活中有太多“勾引”的话,主要可以看做陷阱或者挑战:陷阱就是必须遭受点伤害才有机会长记性,而挑战则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一个考验。虽然只是名词的差别,但是不同的看待方式所能够引发的行动是不同的。
所谓的理想世界是不是存在都是一个值得怀疑的事情,而即便真的有,那也需要自己给自己。期待外界的自动转变用今天流行的一个词“意淫”来形容不过分,这样的期待下来除了让自己陷入到更深的危机却不自知以至于有一天发现反应不过来之外,其实没有太多正面的意义。反而,看起来即便是人们努力做事也没有太多的效果,然而任何一次进步都是可以叠加的。人们的自信取决于对事情的掌握以及完善程度,而不仅仅是一点虚幻缥缈的自我想象。
有些时候,即便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做事的方法也是遵循规律的,但是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个坏的结果。说白了,是老天爷不欠任何人的。对于事物的发展我们只能从“无”到“0”进行控制,0之后究竟如何,更多时候是不受创始者控制的。
进步就是一个持续不断叠加自己成绩的行为,做事情就是一个持续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追求的不是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和成功,而是因为你的这个行为是不断的,所以你才有了大概率的赢。以及,在多年后看来,突出的成绩会掩盖掉最差的成绩。虽然事实上,人们真正的成功以及意外恰恰来自于同样小概率的突出成绩。但是如果平均成绩就是极偏下的,那么出现好成绩的概率就真是太低了。
没有一个突出长板其实比只有一个长板的还要可悲,因为如果只有一个长板你还可能收获到成功的滋味,也就是至少有机会看到好的东西,从而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在增加其他方面的能力。而如果没有一个长板,那么生活就是一片灰暗。
之所以说有了一个长板经验就相当于获得了成功的钥匙,本质上并不是这一个长板的作用,而是在你不断复制这种经验的过程中其实是在不断进行筛选和完善。换句话说,重点并不在于之前的长板,而在于获得长板的经验是通过不断叠加的行为得到完善,从而被打磨成了真正有价值的钥匙的。偶然的成功与可持续重复的成功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有了一个长板的真实作用其实是为自己赢得接下去持续打磨的资本。
任何时候我们看都会觉得环境对于年轻人是宽容的,反而觉得熊孩子很讨厌,问题不是孩子不够年轻。而是本质上孩子就是一个弱小的代表,虽然人们对于弱小主动欺负的概率不高,但是人们同样对于弱小没有太多的容忍力。在自然界,一个毛还没长齐的如果敢嚣张,基本上都是被吃掉的货。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事可能不罕见,但是不害怕和能够承受袭击的代价是两回事。从这个角度讲,熊孩子的大肆泛滥也在于社会太宽容了,除了父母之外,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容忍你。
社会对于年轻人的包容也主要在于年龄的优势太明显,这就是一份天然资产,虽然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但是能不能把手中的资本最大化发挥作用,这是世界对于年轻人的考验。一个年轻人在人生之初可能无法担当重任(也没有人会给你真正的重任),但是只要肯努力,沉下心来去做事情,总是有机会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同样,人们对于中年甚至老年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却没有这么包容,这并不是道德缺失。就像青春是天然资本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一样,每个人无论背景多差,本质上在年龄上都有过“跷跷板”效应。
相当于:
每个人都有一个天然获得100块钱的机会,有的人会选择用这100元获得1000元的收益;有的人则通过各种方法获得10万元;还有的选择放弃;更有把本钱输光的等等。
人到中年之后不是没有了机会,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既然希望“失而复得”,那总是需要付出更多罢了。很多时候如果不想那么困难,那么自始至终就不放弃那份资本带来的一切挑战,才是最好的结果。
任何时候,我们遇到困难都有太多的理由和借口不去做某事,就好像减肥两三天说自己体重没下去就不干了这种,可是这样的行为对于进步一点意义也没有。解决问题需要迅速想出解决方法,但是从方法—实践—实践成功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遇到问题不解决只会让困难有了持续生长的机会,而所谓通过外力来解决的方法,无非是为自己的懒惰和贪婪买单罢了。
最明显的,莫过于减肥不靠运动反而是减肥药和一堆号称“自动燃脂”的器械。又或者学习不好不想办法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去买一堆提神醒脑的保健品。这就好像一个笑话一样,问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答案很简单——首先你是一个亿万富翁,然后你去买一家航空公司,就可以了~
也是,无论是发现这辈子好像咋也减不下肥还是这辈子也无法有好成绩,都能为一生的开支节省不少。这学费交的天下第一的值!
很多时候人们做事失败,未必是方法不对,或者所谓的缺乏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恰恰相反,很多人的方法很正确,思路相对清晰,目的明确,但是放弃的太早。甚至一切还没有开始呢就已经放弃了。
人们被光鲜吸引进而去了解一件事物的价值,甚至着急的就直接参与进去了,但是能够成为这光鲜的一部分的,没有一个不经受过光鲜背后带来的磨练的。
最近看的一部作品《随机漫步的傻瓜》,讲的是黑天鹅这类事件对于金融界带来的一些影响,和一些光鲜交易员却无法长存的情况。而连作者本人都是被金融界的那份光鲜所吸引进而选择跳槽入行的。其实这很正常,如果一个社会不是被光鲜事物吸引反而被平庸垃圾事物所吸引,估计那才是非常大的灾难事件呢。这就好像明摆着眼前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大众却选择跑向一望无边的沙漠寻找未来一样。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就意味着收获颇丰的果实那样,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既然已经是森林,就意味着绝对不是只有我们一个人进入这个地方。任何千奇百怪的物种在这里尽显着五花八门的技能,有的极擅长散播信息,全天下就TA最广为人知;有的极擅长采集食物,烂掉的果实比你捡的都多;有的默默无闻,但是一出手就让人毫无还手之力;有的只是想在这里撩一票走人,好好坏坏的果实存了一箩筐……
这片茂密的森林就如同我们这个世界的资源一样,几乎所有人都以各种方式参与到里面。虽然看起来不会有人出局,但是做的任何事情,无论捡果子还是捕食小型动物,又或者猎取大型动物,还是趴地吃草,本质上都是一个又一个圈子。当你有一天愤而不再吃草决定吃肉的时候,本质上你就是在食草圈子里出局了,而无论你是因为看见吃肉光鲜还是易得,总之你就是选择了吃肉。然而从吃草到吃肉哪里有那么容易,在这过程中就哪怕是出门一天没吃到肉,都会有人选择接着回去吃草,甚至从此就回去安心吃草了。
当然,更多情况下人们是转头吃草之后发现吃果子好,又会尝试着吃果子,受挫接着吃草→看见小型动物美味无比,再次尝试捕食,受挫接着吃草→看见食腐简直是不劳而获的好买卖,于是尝试加入食腐队伍,受挫接着吃草……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也就成为了很多人吐槽的:你认识梦想,梦想不认识你。
从一个物种进化为另一个物种自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一只蚂蚁再怎么进化也是强悍蚂蚁而不是成了老虎。但是如果说到我们成长的改变上,其实就不是天方夜谭了。想一想,就算小时候再傻,现在也是会读书写字的吧。而这肯定不是天生自带的神技,而是学出来,或者说是改变出来的。
而至于如何改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反馈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反馈的,忽视反馈也就包括了不在意这段时间的独自奋战。这当然非常困难,但是任何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可避免遇到这种情况。这就好像做一件事,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才做的,就好像小孩子为了糖果奖励才做事一样,那么你的人生简直寸步难行呀~因为就哪怕是中间对方无意的延迟,本来建好的楼就顷刻成烂尾楼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全世界到处都得是烂尾楼了。
放弃和接受失败是一样的,都是没什么好指责的。但是如果有太多次,做太多事都没有成效,那么反而需要想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有些事情因为本身的基底太浅,反而容易快速见到效果,就例如写数字123是很容易的,但是学好数学这事没那么简单。
而忽视反馈存在的意义,不是单纯的心理安慰,恰恰相反——它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当你使劲盯着问题本身看的时候,如果那答案就在问题底下,那这就不是问题了。之所以是问题,就在于身上没有自带答案。换句话说,如果钥匙没有插在锁眼里,那么盯着锁眼看再久也没用,除非你会撬锁。这个时候四下想办法看哪里才是最大的可能,以及去探索去总结分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有的局限,都来自人们的自以为是。
同样的,当做事没有遇到反馈的情况下,不去想办法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反而一味地揪心反馈何时到来的问题。那就接着揪心好了~万一有人从外面破门而入呢?门口的野蛮人未必全是坏事。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