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政治理想实行的第一步堕三都失败以后,便辞去官职,从鲁国出来,开始了他既著名又漫长的旅途。
长达十几年的旅途中,孔子经历了不少,在实际生活中,他对他做官时如何运用他的政治理想,实行他的政治策略也是清楚了不少。在孔子对他自己的评价里曾说,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孔子从52岁便做了大司寇,直到54岁辞去官职离开鲁国。从岁数中来讲,孔子此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阶段。
但孔子和他的子弟冉有来到卫国路上看见卫国的老百姓非常的多,冉有便为孔子这怎么办?恒子说需要先让卫国的人民富有起来,冉有说,如果富有了,既然富有了又怎么办呢?孔子说,那么就要教导他们。
孔子此时已经是非常清楚要干什么,他知道要交给他们仁心前提就是需要先富有起来。这说明孔子已经对自己的治国政策比较清晰了,并且知道如何实行。所以孔子已经是可以脱离疑惑的阶段到不惑的阶段,并且超越不惑的阶段了。然后在他的自述中,超越不惑阶段以后就是知天命。
当时早已闻名于天下的孔子虽然离开了鲁国,辞去了大司寇的官职。可是他的名声依然还是没有改变的。所以他到了卫国以后,卫灵公对待他的方式更是好到了极点。
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当官的时候得的俸禄是多少呀?孔子如实回答说俸禄是6万。卫灵公和卫人就按照他在鲁国当大司寇的俸禄给孔子6万。
可以看出卫灵公对孔子的待遇是非常高的,以孔子在鲁国为大司寇的官职的俸禄来给孔子。这就可以说明孔子在外名声很大,而且卫灵公是重用,并且看好孔子的。可是名声越大,俸禄越多,未免有人会说孔子的闲话。
过了一些日子,有人便对卫灵公诬陷孔子,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经不起别人的谗言便相信了,所以他就派公孙余假在孔子的门口,手执兵器一出一入的监视孔子,孔子怕获罪,于是在卫国居住了十个月便走了。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这其实是道家说的话,而孔子身为一个儒家,说出这样的话是十分奇怪的。可以看出,孔子其实是有道家这种想法的,可是他并没有去实行,他并没有去做,因为孔子有他的使命,它的使命就是来恢复礼乐制度,推行仁政,这既是他的政治理想也是他的使命,所以孔子没有像到家一样归隐,就是因为他是有这个使命的,他这时候已经知道他的使命是什么了,所以他才没有归隐。这个使命也可以算上是天命了。
孔子和颜刻到过匡,颜刻就以马鞭指着一个地方说,曾经来这里的时候,从那个缺口里过个地方的人听到了,以为孔子是阳虎,阳虎曾经残暴过他们。他们就把孔子抓起来,后来颜渊到了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然后颜渊说,你在,我怎么敢死。孔子的弟子都非常的着急。孔子便说,文王去世以后,文不是在我的身上吗,如果天要让有文者死,后者就不会见到文者,是天没有文着死,匡人又能怎么样?
这时孔子已经是知道天命了,已经知道天怎么样了,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文王创造的礼乐制度是天的命令,周文王虽然去世了,但是这个天的命令仍然是不能去掉的,孔子和孔子的弟子其实就是继承周文王的文的人,也就是继续实行天的命令的人,他们是承担天命的人,他们竟然有天命在身,匡人自然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天命是由他来承担的,他就肯定知道天命是什么,那就是恢复礼乐制度,推行仁政。说明孔子此时是知天命的,也是实行天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