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朋友推荐给我的,他说,你不是在写小说吗?这本书你可以看一看,我觉得会很有用。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用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然后,这本书成了我唯一一本满篇都是勾画的书。
余华的文字我一向是很喜欢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饰,平实而有力,简单却韵味无穷。他的文字总是能在简单的叙述中给人触及心灵的感动,像《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等余华的代表作,我都是一边流泪一边读完的。
这本书是余华的杂文集,由他亲自编选,囊括了他在各个国家的演讲稿及一些散文。余华用他一贯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文学、创作历程及一些感想,这是他三十多年写作道路上经验的结晶,读来,如同一位老人在炉火边,和蔼地与你讲述着他平凡却独特的一生。
其中,他提及最多的是他创作历程的分享。为此,我简单地做了一个总结,希望能与热爱文字的你共勉。
一、如何成为一个作家
当谈到写作中的障碍物时,余华第一个列出的就是“坐下来写作”。
往往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是最难完成的。现实中总有很多诱惑阻止你坚持下去,这就涉及到自律的问题了。比起余华所在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有着更多的新鲜感,仅一个手机就能使你浪费一天时间沉浸在里面。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抵制诱惑。
“总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我说首先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友谊来,你要坐下来,能够长时间坐在那里,逼着自己写下来,必须往下写。”
二、怎样成为一个好作家?
成为一个好作家的前提是成为一个好读者:
“第一,要去读伟大的作品,不要去读平庸的作品。长期读伟大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就会很高,写作的时候自然会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长期读平庸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也会平庸,写作时会不知不觉沉浸在平庸里。第二,所有的作品都存在缺点,包括那些伟大的作品,读的时候不要去关心作品中的缺点,应该关心优点,因为别人的缺点和你无关,别人的优点会帮助你提高自己。”
三、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所有的作家同时也是读者,或者说首先是读者,大量阅读获得的感受会成为叙述标准进入写作之中,所以作家写作时拥有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作者的身份让叙述往前推进,期间感到这个段落有问题、这句话没写好、这个词汇不准确时,这就是读者的身份发言了。可以这么说,写作时作者的身份负责叙述推进,读者的身份负责前进时的分寸。”
四、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
文学与现实是不能脱离的,正如余华所说:
“无论是现实的写作还是超现实的写作,是事实的还是变形的,都应该在现实生活里有着扎实的支点,如同飞机从地上起飞,飞上万米高空,飞了很久之后还是要回到地上。”
为此,余华以他的《第七天》举了个例子。小说中的殡仪馆有个侯烧大厅,里面分普通区域和贵宾区域,普通区域的死者自觉排队取号,经过漫长的等待火化的通知,而贵宾区域的死者则坐在沙发上稍候片刻便能进去。这个现象既有些荒诞,但读来又觉得熟悉,原来余华灵感的来源也正是现实。候机楼和银行办事,不也是这么个现象吗?
所以,现实是一张纸,文学只能在上面勾勒出美丽的弧线,而不能建造空中楼阁。
五、如何写好对话?
写好对话是一个作家必须面对的障碍,也是衡量一个作家的文字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准。
余华提到“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写小说的基本要素”。就拿余华的经典作品《活着》来说,这篇小说是由一个老农民的对话来展开,所以你不能文邹邹地说满篇大道理,像一名书生,而且这个农名曾经是地主的儿子,读过三年私塾,他的话也不能过于粗鄙,像个市井无赖。
六、如何写好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往往是很多作家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一个人在内心处于极度痛苦或兴奋时,他内心是怎样的状态?这种状态应该如何表达出来?不同的人在经历类似的场景内心也是不同的,如何将其特殊化?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问题。
关于心理描写,余华十分赞同威廉·福克纳的方式:
当心理描写应该出现的时候,他所做的就是让人物的心脏停止跳动,让人物的眼睛睁开,全部是视觉。
七、怎样对待写作中的障碍物
不同的作家在写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的障碍物,那么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应该怎样做呢,余华的回答很简单:跨过去。他说:
“写作会不断遇到障碍,同时写作又是水到渠成的,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障碍在前面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强大,当你不是躲开而是迎上去,一步跨过去之后,突然发现障碍并不强大,只是纸老虎,充满勇气的作者总是向前面障碍物前进,常常是不知不觉就跨过去了,跨过去以后才意识到,还会惊讶这么轻松就过去了。”
很多伟大的作家往往遇到障碍会迎难而上,甚至会创造障碍从而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敢于直面障碍,也许这就是为何这些伟大作家名留青史的原因吧。
当然,这本书不是仅仅这几百字就能囊括的,里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学习的地方,每个人阅读后的收获也会是不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你也有兴趣,真的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