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301-3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10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2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4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5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6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7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8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9 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
- 《诗经》301-1鲁颂•駉[jiōng]之什•閟[bì]宫(一)
《閟宫》是鲁大夫公子鱼奚斯颂美周西公的诗。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
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先祖后稷孝子孙,实为远祖亶父王。定居岐山之南时,开始筹划伐殷商。到了文武王时代,太王事业得弘扬。顺承上天的旨意,殷郊牧野开大战。没有二心没顾虑,上天监察在头顶。讨伐殷商的军队,取得极大的成功。周成王颁令给周公,敕封你的长子,让他为侯管鲁邦。奋发有为辟疆土,做我大周的卫护。
大王:即“太王”,周之远祖古公亶父。
歧:山名,在今陕西。
阳:山南。
翦:灭。
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届:诛讨。
牧之野:即“牧野”,地名,殷都之郊,在今河南淇县西南。
贰:二心。
虞:误,疑虑。
临:监临。
敦:治服。
旅:军队。
咸:成,备。
叔父:指周公旦,周公为武王之弟,成王叔父。王,指成王,武王之子。
元子:长子。
侯:为侯。
启:开辟。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鲁颂》,《诗经》三颂之一,共四篇,创作时间为春秋时代,内容均为歌颂鲁僖公。
《駉之什》:駉
、有駜
、泮
水、閟
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