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文|诸神的恩宠
李碧华是香港公认的才女。
上世纪90年代初,她的小说《青蛇》被徐克看中,拍成同名电影。
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时,只觉得青白二蛇太美,武打特技太炫,是部好片。
几个月前重看粤语版《青蛇》,才发现过去看的是删减版。而被删减的那几秒钟,才是全片精华。
于是顺藤摸瓜,又看了李碧华的《青蛇》原著。对比小说和电影,发现了几处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小说里,青蛇是第一主角。而电影里,第一主角则变成了法海。
第二,小说结尾,青白二蛇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最终,白蛇弃青蛇而去,留青蛇独自回味过去。电影结尾,白蛇死去,青蛇跃入海中消失。
第三,小说和电影的主题有差异。小说在讲人性的复杂多变及爱情的虚无,全篇突出一个“情”字。电影在讲执着对人的影响,全片突出的是“破除我执”。
电影里,除了许仙,每个角色都有着极其强大的执念。
而这些执念,最终也反噬了他们自身。
01白素贞:一心想做“人”,反而做不了“人”
人身难得。
白蛇修炼千年,只为做个普通女子,过平凡的生活。
这是她的执念。
为了变成人,她付出了巨大代价。
比如,天天被太阳炙晒以求血变暖;用针线把分叉的舌头缝合;坚持直立行走等。
而仅有这些,还不够,她还要付出真爱。
看到许仙的第一眼,她就爱上了他,原因“一半因为人,一半因为色。”
许仙是个真实的人。
他没有法力,懦弱无能。但在白蛇眼里,这些全成了优点,甚至还成了夫妻间的情趣。
和许仙在一起后,白蛇处处以“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她坚信,婚姻就要从一而终。所以,无论许仙后来怎么辜负她,她始终不愿放弃这段感情。
比如,小说里,法海和许仙的合谋逼白蛇喝下雄黄酒,白蛇明知这一切,却“仍像赌徒一样,喝下了酒”。
再比如,许仙主动上金山寺后,白蛇百般袒护他,觉得他只是被法海利用,错不在他。
水漫金山后,白蛇苦苦哀求法海放出许仙。理由是,“我要我孩子有父亲。”
此时的白蛇,已经从蛇变成了人。她不仅有了人的七情六欲,还有了做人的责任感。
她深爱着许仙,始终不愿承认许仙的无情,更不愿承认自己看错了人。
生死之际,她才幡然醒悟。
她对青蛇说:“小青,我白来世上一趟,一事无成。半生误我是痴情,你永远不要重蹈覆辙。切记!”
随后,她匍匐在地,现出原形,甘愿被镇雷峰塔。
白蛇被许仙的色相所惑,执着于做一个真正的人。
她自以为已经看懂了“人”。其实,她看懂的只是皮毛。
即便后来她看到了许仙的虚伪和狡猾,她也依然选择性失明,还是处处维护许仙。
其实,这不难理解。
因为她一旦否定了“人”(即肯定了人性的阴暗面),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千年修行。那样的话,她岂不是要沦为笑话。
所以,她才要无原则地维护许仙,无原则地维护“人”。
其实,她真正维护的,不是许仙,也不是“人”,而是她千年修行的成果。
02青蛇:越怕失去,越会失去
青蛇古灵精怪,性如烈火,决绝洒脱。
唯有面对白蛇时,她才会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
因为白蛇曾救她一命,从此她对白蛇“近乎于讨好”。她觉得,“白蛇不要她,她的生命便会枯萎”。
青蛇最怕失去白蛇。这是她的执念。
电影里,她几次从梦中惊醒,惊恐地喊出“姐姐不要离开我”。
相比白蛇的多情,青蛇保留了冷血动物的清醒。她从一开始就看穿人类的本质。
她说:“人类,一朝比一朝差劲,一代比一代奸狡,再也没有真情义了——但我永远都有。”
言下之意,是在提醒白蛇:听我一句劝,别爱上人类,否则你会变得不幸。
然而,白蛇色迷心窍,一见许仙,就认定了他。青蛇怂恿她上前表白。她却说,自己不能如此轻贱。
青蛇很不理解,上前表白,怎么就成了轻贱自己?
她心想:“你是一条干年道行的蛇,不是肤浅无聊的人。怎么会沾染了人的恶习,把一切简单美好的事弄得复杂?你喜欢他何以不直接开口告诉他?”
眼见白蛇深陷情网,青蛇想:“心灵空虚的女人有这般可怕!全神贯注于一个男人身上。上穷碧落下黄泉。”
她郑重地告诫自己:“我不要过这样的生涯!”
后来,她勾引许仙,是对白蛇的挑衅,也是对她的保护。
她想,一旦许仙对白蛇不忠,她就立刻告诉白蛇,好叫她早些醒悟——人,是靠不住的!
然而,白蛇并不领情,反而对青蛇起了疑心。
为了一个许仙,姐妹俩剑拔弩张。
此时,白蛇却告诉青蛇,自己已然怀孕,不可能再回山修炼了。
青蛇听完,呆在原地,泪如雨下。
见白蛇已经认命,青蛇对月发誓,自己永远不会爱许仙。她还逼着许仙发毒誓,永远不能辜负白蛇。
白蛇被镇雷峰塔后,青蛇提剑直刺许仙,结果了他的性命。
青蛇的执着,仅限于白蛇。
对白蛇以外的人,她看得很透。她根本不稀罕人间,甚至觉得人间鄙俗。
对于爱情,她看得很透。
她觉得,每个女人都应该为自己打算。爱情这场游戏里,很难有真正的赢家,大概率是双输。
03许仙:真正的“人”,本就虚伪善变
尼采说:“人是一种复杂的,善变的,狡猾的,爱说谎的动物。”
按这个标准,许仙,是个真正的人。
电影里,他是迂腐的教书先生,不许学生恋爱,甚至要棒打鸳鸯。
然而真实的许仙,狡猾,好色,善变。
小说里,他很早就知道青白二蛇的真实身份。但他没有拆穿。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类最会懂得保护自己了。”
和白蛇在一起后,他又见异思迁,想带着青蛇私奔。
遭法海强行剃发时,他疯狂挣扎。他说自己不想出家,他就喜欢沉迷女色,那些和尚是在妒忌自己。
讽刺的是,就是这么一个人,白蛇却认定他是“老实人”,甘愿为他上刀山下火海。
相比白蛇心中理想化的“人”,许仙才是真实的“人”,他具备人的一切弱点。
04法海:执念是最大的魔
法海不是高僧。他内心很拧巴。
影片一开头,蜘蛛精幻化的老僧在林间奔跑。
法海假装自己也是得道的妖精,用卑鄙的方式逼迫蜘蛛精入套。
只有两百年道行的蜘蛛精,随后轻轻松松就被法海降服。蜘蛛精从未作恶,他苦苦哀求法海饶其一命。
法海听后毫不动容,干净利落地把它镇在凉亭之下。
这时的法海,还没有悟道。他把镇妖看做自己一生的使命,甚至为了镇妖而镇妖。
然而,表面正经的法海,内心却住着魔。
魔有两个,一是色欲,一是镇妖的执念。
电影刚开始就暗示了,法海内心并不清净。那群外形丑陋的妖怪,正是他内心色欲的显化。
而电影的高潮,出现在青蛇色诱法海一幕。
法海双腿盘坐于河中,闭目合什。青蛇缓缓脱去上衣,慢慢靠近法海。
法海意识到青蛇想色诱自己,便说:“佛之修法,无魔不成。你尽管来试我,我不怕!”
不过,他大概没料到青蛇的魅功有多厉害。
青蛇不断诱惑法海。法海心性大乱,心跳越来越快,眼看就要把持不住。
最后他拼尽全力,推开青蛇,大吼一声“妖孽!来坏我修行!”
两人打斗中,青蛇趁法海不备,伸手向对方下体抓去(这一幕,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通行版本却删掉了)。
随后,青蛇意味深长地笑了。
眼见青蛇诡计得逞,法海又羞又怒。
他,破戒了。
青蛇用一个小动作,就证明了法海修行的虚伪。
电影结尾,青蛇跃入海中,法海抱着婴孩,看着海上的浮尸,不胜唏嘘。
小说的结尾却不是这样的。
法海镇压白蛇后,沉默良久,最后选择放过青蛇,让她抱着婴孩走了。
此时的法海,终于破除执着,大彻大悟了。
收服蜘蛛精时,他尚未悟道。那时的他,执着于镇妖,毫无人情可言。
然而,这种刻板的镇妖法,并不是佛家所倡导的。
没有慈悲心,镇再多妖,也成不了佛。
水漫金山后,眼见人间各种惨象,法海才真正升起慈悲心。
他第一次知道,娑婆世界,众生皆有情。
于是,他先是放走青蛇,又掀开凉亭,放出了蜘蛛精。
此时的法海,才真正悟道。
05李碧华与徐克:两种表达,殊途同归
《青蛇》的小说和电影的主题略有差异,我想可能是源于创作者性别的不同。
李碧华是女性,更擅长从女性视角去观察,最终她选择写“情”。
于是,我们能从她的文字里看到现代女性对爱情的反思。
比如青蛇的这两段内心独白——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位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但只因到手了,他没一句话说得准,没一个动作硬朗。万一法海肯臣眼呢,又嫌他刚强怠慢,不解温柔,枉费心机。”
这两段文字,很有张爱玲的遗风,足见李碧华本人对张爱玲的欣赏与深爱。
徐克是男性,更擅长从男性视角去观察,他把电影重心锚定在了“事业”上。
于是,电影里法海成了第一主角,而他的“事业”,就是“镇妖大业”。
彻悟后,法海用自己的话解释了《金刚经》里的名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他说:“所谓色相,皆属虚幻——好比纯净宝珠,本来无色,红光来照,遗珠皆红;绿光来照,遍珠皆绿;红绿齐照,则遍珠红绿。因宝珠体性本空,虽百千万亿色相相加,包容如故。然色即是空。”
这次看电影里时,有一种感觉。电影里其实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法海。其他人,不过都是他头脑里的幻象罢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我执着,正如电影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执着。
白蛇的执念,是从蛇变成真正的人;
青蛇的执念,是永远不被白蛇抛弃;
法海的执念,是斩妖除魔,修成正果。
其实,小说作者李碧华自己,也有着强大的执念。
小说《霸王别姬》《潘金莲之前世今生》《青蛇》的结尾,都刻意把时空定格在了那极其特殊的十年。
那十年,是人性的照妖镜,更有无法用言语描述的黑暗与恐怖。
与它相比,《青蛇》里的妖魔鬼怪,都不值一提。
果然,世界上最丑恶的,还是人心。
(全文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写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