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桂鱼”,是一道苏帮大菜,这里说“识”而不是“吃”,是在读子隽老师的散文《心迹之三十六》中“多一些慈悲,少一些残忍”一章时的感想,其实也是该文的寓意吧。
子隽老师也曾是我的博友,他的作品文笔美,立意深,是我不能及的。而这篇散文写于“疫”情猖獗的眼下,更是一篇警醒人们去反思的力作。
但读到其中“松鼠桂鱼”段落,则本能的不敢苟同,恕我直言,是文章选错了材料。


因为对生活在苏州的人来讲,“松鼠桂鱼”是最熟悉不过的,是苏帮菜中的一道名菜、大菜,该菜的制作过程精致、复杂……经油炸后的“松鼠桂鱼”色泽金黄,肉质外脆内酥,装盆后再浇上番茄酱,味道酸中带甜,可谓是色香味俱全。这与眼下时尚的“海鲜、野味”的追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也不会是那些恨不得“生吞活剥”了的吃货们的选择,这两种菜更不能相提并论。
当然,眼下在吃苏帮菜时,也会吃到一口咬下去能见肉质中带有血丝的,那一定是做菜师傅还未掌握火候,或者这家菜馆已经把苏帮菜边缘化了,或者本来就是冒牌的。
写这篇短文,本意不为对人也不对文,只是为“松鼠桂鱼”这道菜,如果你正想品尝,面对端上桌的“松鼠桂鱼”也确“栩栩如生”(若是半生不熟的“生”),那么在惊叹之时,建议你且慢入口,为了自己的健康,不 尝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