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所谓的人际学习,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疗效因子,为了明确人际学习的定义并描述如何使用,首先要讨论三个概念:1、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矫正性情感体验;3、团体如同社会缩影。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类总是生活在成员关系密切、持久的团体中,对归属感的需要是一种强有力的、根本的、具有普遍性的动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显然于进化论的观点一致:没有深入的、积极的、相互的人际联系,个体和种族的生存都是不可能的。
约翰鲍尔比指出:对生存而言,依恋行为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重要的、本质的、与生俱来的。
温尼科特指出:婴儿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一种母婴共生的状态。
米切尔所说:只有在人际关系,过去和现在的织锦中,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不仅是需要同类相伴左右的群居性动物,而且我们有这样一种天生的倾向,即希望被同伴注意,希望获得赞同。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脱离社会,并完全地被人遗忘,而不是躯体上的处罚。
自我概念:自我可以说成是由他人的评价所组成的。假如评价以贬低为主,如遭人遗弃的、从不曾被爱过的孩子,或从没被养父母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过的孩子;即如果自我动力主要由被贬低的经历所组成,那么,这将导致个体对他人及自我评价都倾向采取敌对与轻视的态度。
扭曲性移情出现的根源在于个体内心深处关于早期人际互动体验的记忆。这些记忆促成了其内在工作模式的建构,而这种工作模式又塑造了贯穿其一生的依恋模式。
人际中的因果关系是一种循环模式而不是线性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循环常常被称为“自我应验预言”——个体预料到他人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反应,然后会下意识地做出相应的对付这种方式的行为反应。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是基于生存的需要,是社会化的需要,是追求满足的需要,没有人可以超越人类互相联系的需要,包括濒死者、被遗弃者和有权势的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