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嬴政驾崩,这消息在未公开之前,已经传到了徐福的耳朵里。酝酿了十年之久的计划终于可以实行了。他立刻吩咐亲信七人,召集三千童男童女,百工和士兵,出海寻仙丹。这是中、朝、日三国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而笔者的老家龙口黄县县城里,就实实在在有一个村子,登瀛,这是徐福东行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所有人都喝了一碗壮行酒,徐福既然是炼丹方士,自有他一套深思熟虑的想法,上了船,所有人发现了一个事实,他们无法说话了,除了徐福的七个亲信,原来徐福给他们喝的是哑药。但是长达九年的秘密训练,使这些士兵和百工平淡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童男童女们也不例外。
一个月后,徐福到达了九州岛北部,在这里经过休整后,他最终确定将山口县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因为这里土地肥沃,且是平原,适合广泛种植稻谷。一部分人仍然居住在北九州 ,作为防范大秦追杀的桥头堡,剩下的则迁往山口(山东龙口?),开始了长期隐姓埋名的流亡之旅。
徐福的国仇家恨,是他放弃秦文化的出发点,他不能忘记他得的国家齐国,确切的说他不能忘记他被齐国灭掉的故国——东莱古国(注1),而他的隐姓埋名则是惧怕秦朝追杀的最有效的保护,隐跡于荒蛮的小岛,断绝一切乡音和文字,也是源自于此。
实际上,徐福来到的,却原是他也不知道的远古祖先的领地。早在一万年前,伴随着早期澳大利亚人种的北迁,这里已经有人居住了,这部分人我们称之为阿伊努人,他们创造了最早期的绳纹时代。而5000年前,伴随着黄帝对中原原住民的同化,一部分中原原住民也分别从江浙和山东和朝鲜远涉重洋来到了这里,他们带来了稻谷的种子,但是却不会广泛的种植。这两波人种融合的结果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最初的阶级:巫王、武士、平民和贱民。这个和印度次大陆的种姓制度没有什么不同,本质上就是原始社会战胜者和俘虏的关系,只是战胜者细化为领导者,战士和追随者。
徐福东渡 徐福东渡徐福来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原始的国度,他的到来就像黄帝到达黄河流域一样,给当地的生产力带来了质的飞跃。可惜徐福不是黄帝,他有惧怕,他害怕背后的秦朝过来兴师问罪。他的童男童女们也被灌输了这种怕和怨恨,他们实际上只是献祭给神仙的生口,在被选出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死亡。所以他们对徐福是感恩戴德,言听计从,自称为“大和人”。翻译到现代语就是“跟从大人的人”。
安静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267年,当年的童男童女早已不在,他们的后人已经和阿伊努人融为一体,不同的是他们只是用他们的语言交流,却尽量保持着自己的血统。260年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1878年清末清剿甘陕回民逃到吉尔吉斯的有5494人,2010年约有11万人。这是130年的变化,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后期从中国迁入的。所以260年后的童男童女的子孙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公元57年,大和人从本地可控部落里选出最落后的一个,派他们前往中原探探口风,毕竟古训虽然要低调要隐忍,知己知彼也是好的。这是中日最早的一次交流,确切的说有了这次交流,才有了日本。部落头领不仅带来了秦朝早已不在的口风,也带来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欽封大印:汉倭奴国王。
阿努伊人也就风光到此,大和人得到此印,已知没有了后顾之忧,此后就不再隐忍低调,而是开始了快速的发展,他们利用了日本的种姓制度,迅速成为统治阶层。等到第二次中日交流,也就是公元107年,日本使者带来的礼物显示其已经在短短五十年从石器时代直接跨入了铁器时代。从公元前200多年到公元300多年,日本的弥生时代用近600年的时间走完了中国从河姆渡时期到战国时期的四五千年的历史。日本开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而且开始有了文字。所有这些,都与此前的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这是战国齐人徐福酝酿十年的计划,它不仅改变了日本人的进化史,也让齐人之怨经过两千年之后最终还是发泄到回了中原大地,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也许这只是徐福“有朝一日必回本土”的遗训做蛊的吧。
——尼达
注1:莱为东夷古国,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且地处东海之滨,是内陆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孔道。据《尚书·禹贡》称“海岱维青州,潍淄其道……莱夷作牧。”《史记》称齐太公始就国,营丘边莱,“莱人与之争营丘。”据典籍与新出土铭文合证,莱为子姓,其与夏商王朝类有交往,尤其近在济南大辛庄出土商代龟甲卜辞,此将改写山东诸夷与商王国交往关系之历史。
这里说的莱,就是东莱古国,商朝建立时尤未臣服,是炎帝九黎部落的一支。
齐人之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