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和自己独处了。
——江晚舟
这是江晚舟的第123篇原创文章
我有个同学豆豆,每个周末都要发朋友圈约别人出去玩。有一次她约了我,但我们没有出去,就在她家里玩了一下午手机。
我表示很不能理解,她解释说:“其实我只是不想一个人呆着,太孤独了,所以才喊你来的,也没啥别的事。”
我去,一个人呆着要多爽有多爽好吗?我心里想。
然而很多人都不愿意自己独处,觉得独处很寂寞,很孤独。
于是就想尽办法找乐子打发时间,最后就算身边多了一个人也还是不能排解内心的孤独。
周国平在《内在的从容》中说:
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
或许说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有时候比起尴尬的人际交往,还不如独处。
寂寞的人才会不停的去寻找朋友,寻找乐趣。
真实的人总是更愿意独处,与自己交朋友,自己创造生活的乐趣。
才女徐静蕾便是个喜欢独处的人,在独处时光,她喜欢做手工活,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一针一线做了一百七十多个包,几百件小饰品。
她说手工是最好的休息,专下心去做,就什么事都忘了。她的目标是,一年能做365 个包。
偶尔也会在朋友圈显摆她的"作品"照片,布包、链子包、钱包、软陶、项链、手串……
有朋友会笑她做的东西有些"廉价",她却只是自我调侃说:"你可以否定我的‘才华’,但是不能否定我的辛苦嘛!"
懂得独处的人,往往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为了追求内心所需要的安定和从容。
原来有个关系很好的同事,辞职之后将近一年,都没看到过她的动态,也没有听过关于她的任何消息。
我开玩笑说:“你怎么这么久都没消息,是不是躲到哪里闷声发大财去了?”
她说“原来的一切都让我身心疲惫,我只是想自己呆一段时间。”
我问她:你一个人不会觉得孤独吗?
她笑着说:“我考了雅思,学了烘焙,还在网上写文章有了自己的粉丝。每天都沉浸在这些事中,早就忘了孤独。”
《夏目友人帐》有一句台词:
我必须承认,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
独处,或许是孤独的岁月,却是放下一切、自我成长的最好时光。
没有必要因为孤独而耐不住寂寞,因为这是你人生中最好的增值期。
刘若英写过一本书,叫《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在她看来,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也乐于在你的怀里独处”。
刘若英和先生的家里设置两个书房,而且分别是房子对角线最长距离上的两端,常常是进家门后,一个往右走一个往左走,共同的空间是中间的厨房和餐厅。
他在他的空间做事、讲话,她不受影响;而她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用来写稿,看书,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小空间里独立,在共同的大房子里爱着彼此。
拥有各自独处的空间,可以让彼此相处的更长久。
正如现在的很多女性,就算结了婚,也会买一套自己的房子,定期去自己的房子里,关掉手机,独处一段时间,或者去酒店开房,只与自己相处。
这种独处并不是逃避责任、与世隔绝,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正如叔本华所说: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一个人只有在能够生活的很好之后,才知道该怎么样跟别人生活在一起,不用靠别人来知道自己的状态,自己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全世界。
有人说:“独处是种特别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见。”
我们每天都被各种新鲜刺激的信息围绕着,且不说与世隔绝的独处,能抛下喧嚣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然而,真正高质量的独处,重要在于内心的坚定和独立,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但它并非遥不可及。
它不会被某种性格所限定,而属于所有渴望变得更好的人。
就好比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因为他知道,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但缺乏独处的生活更是一种灾难。
那么你呢?
有多久没有和自己独处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舟舟小剧场
剧情提要:公司群里公告,一妹子写了篇爆文!!!
小新:有男朋友吗?小新了解一下。
小读:有男朋友吗?@小新了解一下。
小楚:有男朋友吗?@小新了解一下。
我:有男朋友吗?@小新了解一下。
……(很多很多同事)
同事某:这是婚姻中介所吗?我是不是进错地方了。
小新(撤回消息顿了):。。。
我:这时候知道脸红了,有本事别怂啊!
作者:江晚舟,随书家的“舟舟老师“,会说东北话的南方姑娘,时而温暖,时而犀利,用文字切开生活两面。
往期精彩内容
最好的喜欢,是你的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