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中秋节和国庆节两个代表着团圆的日子过去了,然而有些事情过去了或者迟到了不是因为真的可能真的过去了,就像对于团圆的话题来说,有些人错过了回家过节,也放弃了回家团聚。
这个十一假期也是中秋节,我们部门作为品牌部可以安排错开调休,我主动选择加班,过节前几天爸妈发信息我回不回家,我简单回应有可能不回然后因为手里工作的忙碌就忽略了爸妈的信息。
过节前一天我还是决定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候下,或许是为了减少些我对家太冷漠的负罪感吧,或许是以为打个电话爸妈心里就会安慰些。
电话中妈妈说到邻居问她,“家里的闺女该带男朋友回家过节了吧。虽然妈妈只是口气中表达着羡慕,但我知道她又是在小心翼翼着表达着对我们大龄仍排斥谈论结婚这个话题的抱怨。
以前我不明白姐姐为什么工作以后就和爸妈越来越疏远,但自从我步入社会之后,特别是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便不知不觉也在和爸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远。
结婚这个话题在这个时代就是爸妈和孩子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爸妈嘴里不松口的是催婚的话题,孩子心里解不开的是不愿妥协的问题,为此多少父母和子女间提到这个话题就面红耳赤,欲言又止。
昨天听到妈妈多说了几句,我就匆匆说完想挂电话,但是感觉到妈妈已经开始转移话题便不忍心打断妈妈的期盼。
妈妈电话中提到要我过节的时候去到店里吃点好的,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在外面过节的人或许不是因为找不到人过节而感觉孤独,可能只是不想回家。
想到这我鼻子有点酸了,可能不愿意结婚的我不会理解孩子常年漂泊在外的爸妈,盼不到孩子回家过节是什么心情,总是被孩子结婚的事揪心着是怎样的感觉。
然而对于爸妈的催婚我们只会抱怨他们不理解,对于爸妈知道孩子无法回家过节的失落,我们只能安慰几句"过节吃点好的"。
想到爸妈让我过节下饭店吃饭的事就让我想起曾经和爸妈通电话时听妈妈提起过得一件事:
有一次爸妈一起去家那边的县城里办事,中午大家都去吃饭了,妈妈跟爸爸商量要不然两个人也去饭店吃完午饭再回去。
两个人来到了饭店,妈妈跟我说店里吃饭的都是年轻人,这句话让我仿佛能看到忙碌的到店里,爸妈沧桑的样子在人群中有些无法安放。
那天爸妈看到饭店里的菜单上一盘土豆丝25,大中午两个人还是饿着肚子等着回家吃。
我想如果是我们在的话他们肯定就毫不考虑得在饭店吃了,就像小时候带我们下饭店一样。
或许在他们心里我们还是小孩子,他们还是那个愿意帮我们撑起一片天的成年人。然而在外面世界,在这个时代他们已经逐渐成了不被需要的人了。
是时间夺走了他们的底气和曾经的勇气,也正是如此才使得他们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也变得小心翼翼。
长大后我们有很多的心情和爸妈有关,却再也没办法促膝长谈了。
以前听过的"越长大越孤单",以前不懂的"我们最后都成了到不到远方又回不去家的人"。
后来好像在沉默中都懂了。
越长大越孤单,是我们再也不是那个什么都愿意倾诉的人,家也不再是我们停靠的港湾,相反的我们的孤单,我们的不堪,我们的狼狈成了成年人的常态,而这种常态是最不想让家里人知道的,我们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一颗糖,一句安慰的话就能被安抚的,我们和爸妈的隔阂就这样成了跨不过的鸿沟。
过去我们跟爸妈满腔热血得刻画着未来的蓝图,然而面对现实的种种事与愿违我们选择逃避,远离只是希望能给爸妈的回报是另他们对外宣扬的骄傲,而爸妈对我们人生的叨念和不理解也是源于对我们未来的牵挂,一个怕还不了,一个怕给不了,这或许才是亲人之间永远解不开的结。
既然注定相欠,愿我们奔赴的速度大过父母老去的速度,如果我们要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那一定是爸妈期待的样子,或许爸妈期待的样子是所有我们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