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池镇北沟村位于合阳县东南11千米处。在这里生活着的族群历经变迁,奠定了千百年来,深厚的淳朴民风,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为今天的族群生活开启了承前启后的不世之功。
走进今天的北沟村,一座宽大坚固的石门映入眼帘:“北沟村”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告诉你,这是个底蕴深藏的村庄,接下来你是先看石匠的雕刻工艺,还是先看刻入两边石柱上的对联呢?不管你先看什么,前后两副对联才是整个石门上最美,最有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炳千秋门筑石坊耀古今,大道载万物独卧沟洫通南北。”既通俗易懂又能切合实意;来到背面,在百世其昌之下:“七百载衍德毓秀魁星点斗能师帝,九千亩膏壤丰稔祥龙献珠兆康宁。”不说这书法行云流水,单就这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意思,就知道这里一定是纳天地之祥光,蕴万物于玉成,学风蔚然,藏锦绣于胸的村庄。村民待人接物的热情和礼节,从细致入微到大方周到,即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又有淳朴的亲切,更多的向你传递精神文明和豁达善良的哲学思想及境界。
秦和性孝友,有子三人。弟早卒,遗一子尚幼,和抚之不异己子,同居数十年。家初贫,后渐丰,累锱巨万,皆和所经营者。和老,析产为二,一与弟子,一与己子。亲族咸曰:“汝家资,非祖、父所遗也,四子均分,亦足矣,今无乃过乎?”和曰:“不然,吾与弟同居,弟不幸早亡,其子与我同居,即兄弟同居也,即同居,又何论所经营乎?”卒两分之,迄今十余世,子孙千人,称望族。进士镐,其六世孙也。
这是《合阳县全志》包括《宰莘退食录》里面对新池镇北沟村,明代秦姓五世祖——秦和收录的记载。
北沟秦姓在明清时期,被尊称“望族”一定有他的道理,繁衍至十世子孙余千人,可见其家族快速壮大和人口发展不容小觑。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这位站立在家族前端的世祖的故事,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他为人处世的朴素情怀,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秦和其人,性格温顺,孝敬父母,和睦亲朋好友。他的兄弟不幸早逝,留下一子,尚且年幼,因之由他抚养。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直到十余年之后,孩子长大成人。初时家境一般,通过不断努力,积累了丰厚的家产,数以万计之。世人知道,这都是通过秦和自己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换来的回报。在他年老的时候,打算将全部家产一分为二,一半分给兄弟的儿子,另一半留给自己的三个儿子,亲戚和族人知道他的意思后,感到不解,都问他说:“你的家产,又不是你祖辈,父辈传下来的,四个孩子均分就可以了,造成这样的局面,又不是你的过错,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妥呢?”秦和理解大家的意思,他解释到:“不是这样的道理,我和兄弟住在一起,兄弟早早的不在了,他的儿子现在和我住在一起,就相当于依然是兄弟和我住在一起(未分家)既然是这样,怎么能分是谁经营的呢?”。等到他去世后,家产按照他的意思,分为两分,一份分给了兄弟的儿子,另一份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
迄今,也就是清朝顺治到康熙年间,家族人口已达千人之多,被广尊,称“望族”,进士秦镐,是他的第六代子孙。
据族谱记载,在元末时期,战乱兵祸不断,始祖渊率弟彦和荣逃避兵祸,自韩城周村一路南下,来到今天洽川莘里村(当年应该是城,人来人往聚散不定)暂居栖身。而后不知何故,才抵达今天的北沟村定居下来。一个安身立命的村庄,因为他们的到来,村庄的历史被“秦姓”浓墨重彩的添加了新纪元。追溯历史,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让我们铭记伟大的先祖,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成为我们千百年来生活的乐土。
世祖秦和,族谱记载为第五代传人,秦姓正是从他这一代开始枝繁叶茂,他一生娶了两位夫人,一门申姓,一门王姓,生三子,长子(軏)、次子(子玉)、三子(智)。由此开始家族分支,兄弟迪为前院一支,他的三个儿子分为三分,每个儿子为独立的一支,继续繁衍生息,俗称大分、二分、三分。秦五举一支属三分祠堂,是世祖“智”的后裔。
世祖秦和家业做的很大、资产累积非常丰厚,在分家的时候,除了兄弟的儿子独分一份外,他的三个儿子虽然只分得三分之一的家产,也是非常丰厚的。孙辈繁衍为十户,曾孙辈繁衍至二十四户,弦孙辈更是多达八十八户之多,此时人口已逾千人之多。明清至后世不断有各辈族人外迁,散落各地。本县境内一些村庄,如秦城、保宁、安家庄等村庄,族谱记载有北沟秦姓迁入者多户,后来发展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外迁者遍布各处,省内有大荔,澄城,潼关,韩城,富平,渭南,西安,三原,周至,临潼,乾县,蓝天,洛川,宜川,商州,凤翔等各州各县;省外有山西,湖北,四川,甘肃,河南,河北,辽宁,安徽,宁夏,贵州,广东,广西,内蒙古等,另有实无祥查,亦无可考者,多矣。
由此不难看出,北沟秦姓的发展呈良性态势。整个家族的分支辈分,如果没有族谱,大多数人都搞不清自己的分支和世系,这得益于后世秦镐为家族修谱的重要贡献,使整个族群渊源有出,分支不乱,世系明确,脉络清晰。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能让人对自己的出身有认同感和归宿感,将秦姓的优良传统永葆不变,继续发扬光大。
世祖秦和一定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迎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明朝的中后期,各种天灾人祸不断,要在那样的环境里生存,压力肯定不小。他既要保护族人,又要赚钱养家,尽管身心俱劳,也不放弃,至后还积累了大量财富,致使北沟秦姓在这片热土上觅得安身立命之所在,在后续的繁衍中,生生不息。他超前的思想意识,宽仁厚德的品格,超然世俗的性情,开疆拓土的毅勇,没有拘泥于条件的限制,大胆求变的务实思想,值得后世对他的赞扬和称颂。他终生努力拼搏,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缜密的处事良方,影响着后世子孙在滚滚的历史潮流中,勇立潮头,敢闯敢拼,不但使家业辉煌,更让子嗣的繁衍瓜瓞绵绵。
村民中,流传最多的除了秦休和秦镐外,就是世祖秦和了。他的勤勉豁达,乐善好施,尽管家业大到被称望族,但他依然天性善良,孝敬父母,和睦亲友兄弟,甚至让他的人格魅力和品行操守,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子孙。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积累的财富再多,没有文化也很难长久的立世流传,他对子孙言传身教,传承良好家风,培养子孙用功读书,他的五世孙秦五举更是把做人,读书,行事做到了极致。志书记载他品行良端,乐于助人,常行义举,读书用功,少年早成,诗文洵美,著述颇丰,成为名驰关右的一代秦人楷模。这与家族的教育和影响是分不开的,祖孙几代入朝为官者众,诗赋文章堪称典范,其他方面取得不俗成就者更多,影响甚远,后世多人被志书收录,各有传记。
世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世祖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铭记,我们要以他立世的哲学思想,创造属于新时代秦人的辉煌伟业。沿着先辈开创的道路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把秦人的淳朴善良的秉性继续发扬光大,铭记先祖的谆谆教诲,让一代又一代的秦人,继续谱写辉煌而壮丽的秦人史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