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之终结篇
昨晚回到家,为了装样子给桔子看,硬着头皮看了20多页。今日,午休的时候,看到第四篇 《跟波利亚学解题》就实在是看不下,比个如,329页神马叫“有点像C语言的宏”,““+”已经是一个具有原子语义的运算符,为了方便我们还使用了中缀表达”------呜呜,就不能讲点能听的懂的话吗?!真心建议非“程序员”专业,还是不要看这书了。
来说点,有点意思的,第三篇《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里说到“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这部分内容还是蛮打动我的,他说“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思维的缓存”(虽然,有的时候“写下来”我还是有些记不住),“如果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的很远,很远。”,不管能不能走远,“写点什么”确实是我自己的专业所必须的。只是,很多时候,1、不太敢过于公开。尤其,在微信的朋友圈,混混杂杂,有朋友,有同事,还有就是认识的陌生人。只要公开自己的想法,几乎总能看到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观念的差别,思维的差异会很大,生性敏感的我,情绪就会有起伏。2、自己的碎碎念,对于他人而言,意义不大。好吧,“逼着自己写点什么”我接受,并开始做。哎,又开始纠结,是写到QQ空间里好呢,还是“简书”里好呢,还是“微博”里好呢,还是“石墨”里好呢?
题外,周五,本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连着早读1、2节上完课,其他的时间基本都是自己的。不带班主任,简直是长命百岁了!只是,一想到还是要上这两节课,怎么好上?跑步的心情又没了!怎么让说汉语都费劲的小盆友,背会文言文?好吧,不愉快的事儿,就不说了,对自己的提升无益,给别人可能也会带去负能量 !上午,3.4节课去录播室听青年教师上大赛课,上的是《水浒传》,每个孩子都超级配合的带着一本书,但这个上课过程,这本书“始终没有机会打开”,老师忙着介绍作者,分析人物绰号的内涵,利用“双师课堂”,让孩子们理解“义”的含义与思辨。如果是我,估计也会这样讲,讲的都是“百度知识”,讲的都是“不用讲的”。但是,“咋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书里面去”“真正想去看看这这本书”,联想一下自己,每次刷到“大齐老师”“樊登老师”“董允辉”等,一听他们的视频,介绍的书目,比如说《底层逻辑》这本书,就超级能打动我,总想买来看看,为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