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本周二,学校组织了语文组“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思政课大赛”课,同时诚邀哈密市“胥晓华教学能手工作室”的三位名师评课,以及联盟校十一中语文教师观课,参赛三位老师分别是张亚利、王跃跃、章玉菲,赛课题目是陶渊明的《饮酒》。
这样大型的青赛课,对年轻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作为听课教师也是受益颇丰。下面就三位老师的课,略作小记,以进学习。首先,小张老师的课,教学的重点还是非常突出的,感受陶渊明的“悠然”心境,设课环节也是围绕“读悠然”---“悟悠然”----“品悠然”来进行。在读诗的环节,用“平仄”规律来指导朗读,是比较新的方法,但是范读及评价指导不够明确,使得这一环节没有突出亮色。接下来就通过寻找诗中三幅画面,来“悟悠然”。三幅画面分别是“房屋建人世间却无喧闹之音”,“东篱下采菊,欣赏南山景色”,“飞鸟结伴归巢”。每幅画面出示一个主问题:1.为何能在人镜中保持这份悠然?2.“见”和“望”的区别?3.看到飞鸟,作者想到什么?。最后的环节“品悠然”的拓展了袁行霈先生门联归纳陶渊明的高尚节操。至此思政教育点落脚在:保持初心、坚持本我、寻找真我。个人认为,诗歌赏析的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品词析句,炼字剖析上,否则对诗人的心境的理解还是比较空洞的。
王跃跃老师的课,让人眼前一亮,导入语颇具古韵,知人论世环节,用知识填空和讲故事,两种方式。孩子讲的绘声绘色,入趣入理,为课堂增色许多。“读诗歌,知古韵”环节,注重在重音和节奏的处理,教师亲自的范读,然后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调动还是很到位。接下来,“品作品,悟诗韵”环节,先同桌互译,然后逐句释义,落实字词,非常扎实。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抛出了本诗的四处矛盾:1.既然生活在来往人世,为何听不到“车马喧”?2.“采菊东篱”本是寻常之景,为何诗人认为“佳”景?3.明明有真意,为何已忘言?4.题目为《饮酒》,诗中无一酒字是否?这四个问题,设计非常巧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求知心,小组讨论,也尤为激烈。在明析结果之后,陶渊明的心境也有晓然于世了,我们也就真正读懂了陶渊明。最后,学以致用,化诗入文,老师给出情境:“初二学科增多,难度增大,但------”引用两句古诗,表达情感。这里,引出的思政元素,应该就是正视现实,辩证的看待问题。
第三位章玉菲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学习目标都有着陆。在赏析诗歌中,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所见是南山,而不是北山?”,对这一问题,课下也引起了听课老师的争论,有人认为问的好,道出了诗人思乡归隐,也有人认为此问题,无从回答,或者太过狭义。
总之,这三位老师在备课上都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落实,不像以往,目标展示都是“虚晃一枪”。老师们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抓住了语文课的语文味儿,也能扣住“体式”来设计教学策略。有一点小小建议,设课时,需统筹整合一下目标,本课有多篇诗歌,《饮酒》只是其中一篇,在教材上有明确的学习要求:体会不同体裁诗歌的韵律。就这点来说,三位老师都没有体现。同课异构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路,青年一代的老师们更是披荆斩棘,能看出她们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苦,为五中有这么一批崛起的年轻人,我骇之、敬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