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向华雅智航的学员及所有读者说明心灵的世界是相通的,就像照镜子,根本改变了,镜像也会随着发生改变。
相信只要你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不断觉察,都能从这个创伤疗愈的案例中得到启迪,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得到有效改善。
在整个疗愈过程中,我应用了独创的一对一镜像归因疗法,结合了呼吸疗法、意象对话疗法、NLP疗法、负面情绪疗法、夏威夷零极限疗法、各学派创伤疗法.....等等,感谢这些技术的开创者,以及将这些技术优化整合并广泛传播的心理学者。
由于涉及来访者隐私及出于一对一镜像归因疗法的技术产权保护,本文略去了大量的来访者事件和详细的疗愈过程,也在尊重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对疗愈过程中来访者及一对一镜像归因疗法的技术指令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1
来访者档案
李梅(来访者化名)女儿的拉丁舞老师找她谈话,说女儿在舞蹈队被同学孤立,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练习,更不愿意和她搭档参加比赛。李梅回家询问女儿时,女儿只说了两个字:“没有”,便不再言语。
每次看着女儿一边否认,一边抚摸着她心爱的小兔玩具,李梅都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心酸,这种感觉熟悉却又陌生。
还记得女儿刚入选拉丁舞团的时候,很受小伙伴们的欢迎。但是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情,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小伙伴们都对她渐渐疏远,练习舞蹈没人愿意和她搭档,这对喜欢拉丁舞的女儿来说,无疑是最难过的事情。
近期,女儿的情绪明显不稳定,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能赌气半天闷闷不乐。每次和女儿说其它事情,女儿还能爱答不理聊上几句,一说到舞蹈的事情,女儿就会表现出一脸嫌弃,变得烦躁起来,不高兴的时候还会甩下“不用你管”,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到底怎么了,女儿怎么什么都不和她说呢?她心痛女儿,自己也深陷女儿的这种状态中无法自拔,就像有块巨头压在胸口,让她难以呼吸。在医院做过几次心理咨询,也吃了抗抑郁的药物,但状态依旧没有明显好转。
2
第一次疗愈
“李老师,我好痛苦,感觉自己要崩溃了”。
我同理到:“我了解,作为母亲,没有比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开心更痛苦的事情了”。
听到了这句话,李梅的眼角禁不住溢出泪水,我能感觉到她对自己情感的压抑和长期无处释放的痛苦。我继续问到:“你准备好面对这件事了吗?”。
她坚定地点点头:“这件事情困扰了我很久!”
……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在回溯中将她挂碍的事件一层层深入展开,剥茧抽丝最终探索到了困扰她问题的痼疾所在:
我问到:“你有在排斥或否定你身边的什么人吗?”
她稍微顿了一下:“老师,请问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我:“任何事情的发生,只是一个“果”,深层背后必定能找出对应的“因”。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内心活动或是曾经所作所为的镜像呈现。以此为镜,我们才能觉察自己,然后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心得以成长”。
她虽闭着眼,但眼球的闪烁很明显:“老师,你的意思是女儿的事情是在提醒我什么吗?”
能明显感觉到,李梅女士接触过心理学相关学习或者书籍,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这对接下来的疗愈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我直奔主题:“和你老公的关系怎么样?”
李梅:“不算好,也不算坏,偶尔也会有些争吵,但夫妻拌嘴吵架也没什么不正常的。”
我:“那你从心里尊敬他吗?”
李梅沉默不语…似乎在思索什么,从中我也读出了想要的答案,所以并没有打断。
片刻后,我:“关于你女儿的这件事,老公是什么态度?”
李梅:“这么多年了,我也没能指着他能帮上什么。”
到此,我更坚定了之前的判断,继续往更深层探索。
我:“你和父亲的关系怎么样?”
李梅:“他已经不在世了!”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表情平淡,声音有些冰冷,没有表现出过多的难过和不舍。
我:“哦,很抱歉!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
回溯中了解到:李梅生前对父亲即爱又恨,两人之间关系若即若离。即便是父亲已经不在世了,她对父亲的怨恨也始终没有放下!
第一次预约的沟通结束后,李梅疑惑地问到:“老师,我女儿出现的状况,真的与我和父亲的关系有关吗?”
显然,她对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有些怀疑!
3
第二次疗愈
大约一周后,李梅预约进行了第二次一对一沟通疗愈,简单寒暄过后,进入了沟通状态。
我:“上次沟通结束后感觉怎么样?”
李梅:“上次回去后,虽然想不明白我自己的事情和女儿的问题有什么关系,但却能感到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推动我继续下去。所以,只要有一点点可能性,我还是愿意继续试一试!”
进入沟通……
我:“假如父亲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一阵酝酿后
李梅:“我恨你,你没有做父亲的资格,你知道我的心里是多难过吗?……”
我:“对,把你的怨、你的恨、你的委屈,就这样和他全部说出来!”
经过几次的重复指令的引导后,能感觉到她对父亲的怨恨情绪已经不再像开始那么强烈,过程中虽带着愤怒,却流着眼泪。
回溯中了解到,她的父亲生前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大的油坊,一家人的所有生活开销基本靠父亲一个人维持。父亲平日里不怎么爱说话,但脾气暴躁,绝对是家里的权威,任何人反驳他都能让他大发雷霆,任何人一点小事不随他意就会被破口大骂。
印象比较深的是,家里钥匙被她不小心弄丢了,她爸大发雷霆,反手就是一个巴掌,把她骂个狗血喷头,然后被罚站。大晚上一家人都在暖暖的炕上睡觉,只有她一个人站在冰冷的地下,被冻的瑟瑟发抖,这件事让她很受伤,直到现在,有时候下意识摸不着包里的钥匙都会心慌。
(还有很多事件,呈现及处理过程此处略去)
回想起这些事情,李梅禁不住流出委屈的泪水。尽情的哭泣和情绪的释放后,她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
我:“好,我听到了,没有什么事情是要感谢父亲的吗?”
李梅:“如果非要感谢的话,就是他养育了我,供我和我哥上了大学。”
我:“好 ,非常好,还有呢?”
李梅:“我小的时候,父亲常会给我带一些别的小朋友没见过的礼物。”
我:“还有吗?”
沉思后,李梅欲言又止:“想不起来了。”
的确,当感恩之心被怨恨蒙蔽,爱便会凋零,只剩下了不堪的回忆,所以我很快调整沟通主轴。
我:“好,想不起来没关系。在与父亲相处的记忆中,有什么事是你不该做而做了的呢?”
李梅:“不该做而做了的?毕业后父亲也上年纪了,油坊也不开了,我也有了不错的收入,处处和父亲较着劲,就像报复一样,我几乎拒绝了他所有的建议,有什么事情也绝对不会和他说……。”
说完之后又补充道:“可我并不认为都是我的错。”
我:“好,我听到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对你来说,可能是不情愿的事情,但是做了肯定比不做强,会对你和你女儿都有帮助。如果可以,请你点头示意我。”
她微微点头,示意我可以继续。
清白感能使一个人心怀极度愤怒,会在关系中做出严重破坏性的行为。在她的心中,依然坚守着所有的责任都是父亲的,自己是清白的。
我:“现在,请想象你的父亲就在你的眼前,告诉他你感谢他的事情和你希望得到他原谅的话。”
李梅:“你不嫌脏不顾累,那么辛苦地挣钱,才能维持我们一家的生计,供我们上学读书,才让我有了现在的生活。小时候,你经常带礼物给我,我一直没有说过感谢的话,所以…我想…我应该…说一次。还有就是,长大后我内心里一直在和你对着干,我想…也应该…和你道个歉。”
过程中,她始终没能真正说出来“谢谢”、“对不起”这几个。
我:“好,非常好,看看爸爸怎么回应你?”
李梅:“我看到爸爸哭了,我从来没看到他流过眼泪”。
她继续道:“爸,我多希望你能像别的父亲对待他们的孩子那样,给我鼓励,给我包容,对我不那么苛刻……那样,我一定会有很多父女俩之间的话要和您说呀……现在,我的女儿也什么都不和我说,我也体会到了被女儿拒绝是一件多么痛苦和孤独的事情。”
看她心锁打开,我切回主轴,继续下指令。
我:“好,还有什么要感谢爸爸或者希望爸爸原谅的事情吗?”
李梅:“我考上大学后,父亲默默地给我筹齐了全部学费和生活费”
……
“大二生日的时候,正和舍友聚餐庆祝,收到爸爸的短信:“20年前的今天,我看着你和你妈从产房里出来,你哭得特别大声,我和你妈看着你,觉得那是我一辈子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再后来,我大学毕业进入了当地一家知名的企业,父亲特地休业一天,在家张罗了一桌子的饭菜,我却只顾出去和朋友庆祝,我只听到了你失落的声音。”
回溯过程中,李梅的泪水始终没有停止流淌。
默默的流泪也变成了哽咽:“爸爸,谢谢你的养育之恩,是你和妈妈的辛苦和努力把我们养大,我们才能成为独立的人。对不起,这么多年我被怨恨蒙蔽,一点也没有察觉到你对我的爱,直到你去世,我也几乎没有尽过什么孝道,我不是个好女儿。”
不能否认,有很多不合格的父母,但他们是爱子女的,只是不懂得如何恰当地去爱。当我们在怨恨父母的时候,其实是不满意那个内心挫败的自己。这么多年,李梅站在受害者的角度, 看不到父亲的脆弱、父亲的笨拙……更看不到父亲的爱,不能原谅父亲,让晚年的父亲在被拒绝中度过。
4
第三次疗愈
由于我课程排期原因,预约第三次一对一疗愈是一个月以后了。
李梅:“刚开始觉得女儿的状况是我的困扰,现在想来,这么多年对父亲的怨恨才是更大的问题,没想到因为女儿的事让我放下了对父亲的怨恨。”
我:“你能够认识到这点非常好。其实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提示我们该学习和调整了,只要积极的用爱去面对它、接受它、化解它,终会得到解决。穿越这些事情,让自己得到成长后,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李梅:“你说的太对了,我自己最近的状态虽然好了很多,但我女儿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一想起来就会难过。”
我:“你仍然觉得你女儿的事一点都没有解决?女儿让你难过的是什么?”
李梅:“每当我感到孩子的孤独痛苦,做为母亲又无能为力时,没有比这个更折磨人的了。”
我:“非常好,那你想一想,这种痛苦除了你,还有谁的体会最深呢?”
沉默……
我:“想在你脑海中浮现的是谁,请凭直觉说出来。”
李梅:“浮现出了我的父亲。原来这么多年,父亲和我一样,一直在体味着这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啊。
我:“是什么样的痛苦?”
李梅:“女儿不和他说心里话的痛苦,被女儿看不起的痛苦,作为父母什么都不能为女儿做的痛苦,和我体会到的痛苦是一样的。我明白了,我在体味着和父亲同样的痛苦啊。”
我:“人生中发生的问题,是为了提醒我们许多重大的事情才发生的。”
李梅:“我体会到了父亲的痛苦了,多亏了女儿,才让我明白。”
我:“你女儿,父亲和你,在内心深处是相联的。你对父亲的态度就是孩子对你的态度的镜子。”
李梅:“原来如此!我小的时候,也特别讨厌父亲唠叨,讨厌他对任何事都粗暴指责。现在想来,女儿也是这么想我的吧,我的这种做法,对女儿来说确实是一种负担。”
我:“是,你小的时候,希望你父亲怎样对你?”
李梅:“希望他能不对我大喊大叫、不对我指手画脚、不对我粗鲁、对我有耐心、信任我……(沉默)我想我没有信赖我的女儿,我总认为,没有我的帮助,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总是在不断追问她,教导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我:“还记得我曾经问过是否从内心尊重你的爱人这个问题吗?”
李梅:“记得!他没心没肺、无礼粗暴,家里事情基本不操心,孩子的事我也没有正式和他谈过,我觉得他根本就在乎孩子的感受,我也不想和他多说什么。从内心讲,我是不尊重他的。”
顿悟后补充道:“这好像与我对父亲的认知相似!”
我:“是的,女人对丈夫的态度,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对父亲态度的承接或复制。”
李梅:“哦,原来是这样,我对他总有一种莫名的抱怨,我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我:“好,我明白。想象老公和孩子就在你面前,我说一句,你跟着我说一句,可以吗?”
“亚涛(来访者对老公的称呼),对不起!以前对你蛮狠、抱怨、排斥,是我不对。我接受你是个不完美,也不善表达自己情感的老公,就像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一样。感谢你为我和孩子做出的一切,感谢你为这个家默默付出的所有,感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以后,我不喜欢的事就该直接和你表达出来,我们一起搭建可以畅所欲言的家庭氛围,让我们这个家有爱的流动。”
“小雅(来访者对女儿的称呼),过去,妈妈经常责备你什么都做不好,替你做的太多了,对不起!今后我会管好自己,注意不说责备你的话,你需要妈妈帮助的时候,可以随时跟妈妈商量,妈妈相信你自己能做好。另外,你的爸爸勤劳善良,又有担当,是你最好的爸爸,以前我总和你说爸爸的不是,是妈妈做的不对,我会和你爸爸当面道歉,谢谢你来到妈妈的生命中,提醒妈妈完整自己的人生,谢谢你。”
李梅跟着我的引导说完这话时,似乎看到了老公和女儿脸上,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
结语:
事出有因,有因必有果,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在“果”里打转,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只有从“因”入手,才能将帮助我们认识和打开我们内在世界,深度的疗愈身心,重拾生命的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