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和老妈打了个赌,看在动车站的时候我会先认出谁?
于是,老妈穿了红衣服。
回家的路上无意中路过了一所中学,本该萧条冷寂的寒冬,这里倒挺热闹的。校门被家长们捂的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大多数家长只是一味的往里面望去,想着待会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来迎接自己的惊喜呢?还有一些家长,等着等着,看看表,又焦急的转了一圈,想必是怕家里的好饭菜快冷了吧。不知不觉中,我竟有点羡慕起来了。是啊,所谓的焦头烂额,严正以待,是那段时光中父母特有的于我们的情话,到如今,独在异乡的我是享受不到这般待遇了。
初中时,妈妈总会在学校前路口的那个拐角处等我,原因是门口那块太挤了,不好转弯。记忆中的她总是带着那个粉色的头盔,上面还印着两只被刮到模糊的蝴蝶,每次一见到我,就会把头盔前的罩打开,露出笑嘻嘻的眼睛,说道"放学了呀,回家吃饭喽"然后熟练的把车调过来,留出一大截我坐的位置。就这样,原来份的开心翻了好几倍,被我满满的带回家。等到了高中,要坐公交去上学的地步,妈妈总会先把我送到公交车站牌,接着停在一个不近又不远,但能一眼望到站牌的地方,直到确认我上车了,她才会默默的离开。这件事情我也是到后来才发现的,因为我对那个粉色的头盔和落寞的身影在熟悉不过了。
爸爸小时候总是很忙,所以相对的来接我的次数就很少。他停车好像并没什么规律可言,大多情况下我是先认出我们家车牌,才认出的他。有几次我没能够看到,直直的走过,他就会摇下窗来喊我一声"儿子,这呐"。他好像永远就一副表情,也不怎么和我说话,像完成任务似的,草草的把我带回家。我爸微胖,矮个子,是那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男子形象。就在我读大学期间,他和一些朋友去了云南那边做生意,我们也已经快一年没见了。那时刚好碰到暑假,我要到那边去玩。30多个小时的车程,给了我大量的时间来发呆和臆想,我爸大概会因为太忙了没有办法来接我吧,或者和以前一样默默的坐在车里等着我吧。可是我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在刚出站那拥挤的门口等我,而且我竟一眼就在拥挤的人潮中认出了原本那么不起眼的他。我只记得当时,我很累的往黑压压的人群中瞅了瞅,有个大叔好像一直在很激动的抖着身体,一副要喊些什么的样子。之后,他直接冲上来抱住了我,胡子好扎。。
这世上充满了送别和再聚首的时刻,古人的长亭送别,不及汪伦送我情,到现在的好聚好散,山水有相逢。大多的时候,送别这词都被友情占去了,而实际上父母才是我们回见和离别最多的对象。蹒跚的背影,眼角的细纹,头上的几缕青丝,这些都是最好的证明。
下次离别的时候记得和他们好好道别!再见面的时候记得好好的抱住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