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来我是把简书当陌陌玩的,没想到有一天能把简书玩成知乎。这完全与我的初衷相悖,奈何提问的是一位长相甜美的小姐姐。出于对小姐姐的喜爱,呸,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决定硬着头皮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如何写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
谢邀。其实,我也写不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为了规避自己的短板,我尽量不写对话。在微小说中,对话的信息转化率相对而言比较低,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上比较浪费笔墨。微小说又是惜字如金的,能动手的尽量别逼逼。展示人物性格我用两三个动作和一个表情就够了,这一套下来用不了几十字。写一段对话,至少要两个人吧,你一句我一句写下来,想达到相同的效果二三百字打不住。
当然,你也可以说某某文豪特别擅长写对话,写出来的效果很好。问题是你不是文豪,你没有他的笔力。举个例子,有人摸你女朋友屁股,你怒不可遏想抽他,身旁有一门意大利炮和一个又粗又硬的擀面杖,你选哪一个?肯定选那个粗又硬啊。虽然意大利炮的威力更大,但是你又不会打炮,选意大利炮只能挨打,不如弄个趁手的家伙弄那个不要脸的家伙。
在我的小说中也并非完全没有对话,对话基本不违和,看起来符合人物性格。这里面就有一些小心机了。我小说里的人物大多是一体两面的,例如老周和孙胖子,虽然这两个人物在对话,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但其实是一个人物说的,我不过是将一个性格相同的人物的心理描写用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换句话说,我写老周的时候也是在写孙胖子,我写孙胖子的时候也是在写老周。一个人自言自语太奇怪了,所以让两个人在对话。有的人说,你用梦境、意识流之类的手法展现一个人内心不是更好吗?不好,提高阅读门槛了,毕竟我的读者只有初中生的阅读水平,非必要不炫技。
老周小说里的人物展现的是老周的性格,即使小说里出现了一个与老周不同名字的人物,那也是同质化人物,也是老周的性格。所以,老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人物应该说什么话才符合人物设定,老周想一下自己平时怎么说话就行了。对,我偷懒了,而且不要脸。
在我研究了无数大佬的对话之后,我发现自己写不出来。于是我又研究了一下那些糟糕的作者写出的糟糕对话,我发现我可以吸取他们的教训,避免写得跟他们一样糟。例如,“老周高兴地说”、“听完老周的笑话大家都笑了”,这些表达都是有问题的。
第一句“高兴地”没有意义,你要么在前文里提前铺垫好,让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就知道老周说话的时候很高兴,要么通过老周说出来的话让读者感受出老周的高兴。你在说前面加上“高兴”两个字,并不能让读者高兴起来,只会让审稿编辑觉得你又水了两个字,比周水水还水。
第二句更没意义,你这是将人物说话的效果强加给了读者。如果你想展示老周的幽默,你不要告诉读者听完大家都笑了,而是把老周讲的黄段子给大家转述一遍,让大家在读这个段子的时候感受到快乐。这才能展示老周这个人物的幽默。
我一直都觉得,对话就是小说需要跳读的部分,除非你是马尔克斯,能写出“马孔多在下雨”这样的对话。我一般会把小说中的对话部分安排在一段密集的象征和隐喻之后,或者在一段激烈的矛盾冲突之后,作为一张一弛里面的让读者放松一下的部分。如果我的读者想跳读,他们跳一段对话是没什么问题的,关键信息我一般不会放在对话里。我的对话就是让读者喘口气,喝口水,歇一歇的。
既然已经做好让读者跳读的准备,那就让读者在跳读的时候尽量少丢失信息。基于这个逻辑,对话的四种形式就有繁简之别了。
1、老周:你真好看,我喜欢你。
李雪:滚蛋。
2、“你真好看,”老周说,“我喜欢你”。
“滚,”李雪说,“蛋”。
3、“你真好看,我喜欢你。”老周说。
“滚蛋。”李雪说。
4、“你真好看,我喜欢你。”
“滚蛋。”
你们自己看一下,哪个读起来更容易一些呢?毫无疑问是第一个,如果对话冗长,第一种对话就更容易让读者在跳读之后区分谁说的话。最难的是第四种,需要通过人物性格来区分这句话是谁说的。我读名著的时候如果读到没有提示语的对话,我也会骂大街的。骂完之后只能拿出双色笔,这一句标个颜色,那一句换个颜色。那一刻我觉得写小说的不是作家,而是个画家。
最后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老周的小说里,每次老周跟李雪搭讪,李雪都会用“滚蛋”两个字把天聊死,那不是因为李雪不爱老周,而是因为老周不会写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