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去上海跟一个做券商的朋友吃饭。
本来言谈甚欢的,一到中午1点钟,他匆匆擦了擦嘴说:我先走了,我还要回去盯盘。
没想到,证券公司的员工不迟到,靠的是盯盘的自觉。
很明显,他的人生里,充满了看着起起伏伏曲线带来的充实感。
不盯着,好像财富随时倏忽而去。
本想赞许他两句勤奋的,没想到他临走甩下一句:哎,已经这么努力了,咋就不赚钱呢!
我不禁失笑,这句话真的一点逻辑都没有啊!
首先,盯盘等于努力吗?
其次,做了很多付出,就可以赚钱吗?
在很多领域,也许是这样的。
偏偏在投资的世界,似乎反其道而行。
我记得,在2015年的时候,一个突然而至的大牛市,当时整个公司都没人干活的。
大家伙开机,第一件事打开股票软件,第二件事进入自选股,第三件事打开交易软件买买买。
这中间要是开会,得嘞,掏出手机一边看一边琢磨,你开你的会,我炒我的股。
下午三点收市了,终于腾出点时间在下班前搞搞工作,那几个小时内,一屋子都是弥补一天工作的“啪啪啪”键盘声。
以致当时,我的老板不得不出了一条规定:上班时间不得炒股,否则绩效归零。
然而这件事,变成了一个公开的不好笑的笑话。
自打他宣告后,大家竟然更放松地炒股了,既然老板您都知道了,我还不好好加把劲吗?
绩效归零是小事儿,盯盘才是大事儿。
你宣告你的规则,我盯我的盘。不过就是稍微小心一点点别给领导看见罢了。
我曾经问一个炒股最积极的同事:咋就一定要盯盘呢?每天都要买卖吗?
他说:“今天进、明天出就可以赚10%,短线厮杀一下,顶一个月工资了。还绩效?”
我掏心窝地说:“那你等于在赌博了。这追涨失手,亏80%看上去很少,但是要赚回本金你需要再涨回去25%,而不是20%。”
你要知道,他一个月的工资才6000块钱,租房就没了2500!炒股竟然能掏出来3000!
你说他不努力吗,不拼搏吗?真的把老本儿都掏出来拼了。
然而追涨杀跌之后的结果是,一整个2015年牛市,他就赚了个100块钱,算上手续费是没赚一分钱。
既没有办法安安稳稳吃一大段的涨幅,还把绩效给掉光了。
可见,这种所谓的“努力”到底有多毒。
但是有趣的是,我和100个炒股新手聊天,99个都很努力盯盘,98个会很频繁交易,97个连手续费都赚不回来。
可能只有3个,还能赚点盒饭钱。
我也一直研究这个现象的根源是什么——这无非是发出两个灵魂拷问。
首先,为什么盯盘很自然就会频繁交易?
讲真,天天去留意价格波动这件事,是极其容易引发一个人情绪波动的。
今天赚200,明天就想再赚400,这贪念是人的天性。
看着曲线的起起伏伏,莫名就有进场厮杀的冲动。这眼前放着毛爷爷,有不捡的道理?
然而频繁买卖,犹如一个“放大器”。
如果你交易1次亏1000的话,你交易10次可以亏10000。到底多刺激,那就看你工资是10000还是100000了……这心情,这酸爽……
赌输了,想快点赚回来,赌赢了,想继续多赚点。
那么,一分钟都不放过地盯盘,你会变成一个眼里只剩下血丝的赌徒。
其次,为什么频繁交易更容易亏钱?
短线买卖,说白了,胜负率就像个赌场。
虽然一般来说,很多技术分析派都会告诉你,通过技术分析就可以找出涨停板。
但是涨停板要是天天来敲门,你早就去证券公司正襟危坐当研究员了,还犯得着在单位敲键盘?
既然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东西,胜率很简单,就是50%。
你50%的机会赢,50%的机会亏。
多玩几把,亏的可能性必然增加,毕竟1979年美国人都研究透了,人类都有“损失厌恶”心理。
亏两次,你低点都不敢抄进去了,亏三次,你就涨个1毛钱就卖了。
来来回回,变成了给证券公司打工。
大部分人,控制得了努力盯盘的自律,控制不了不由自主的情绪。
老实说,在炒股到底该多“努力”这件事上,其实历史有鉴。
最牛散户刘元生,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1992年,王石的老伙伴刘元生,持有万科370万股,也算本事了,价值400多万吧。
时隔28年了,经历了那么多牛市熊市,这散户牛,一直没放手。
坚守到今天,他的股票已经价值至少30亿,暴涨800倍。
在起起伏伏的曲线中,他只看这只股票的基本面有没有问题,管理层是不是诚信,护城河是不是够深……
据说08年股灾期间,他的资产一下缩水了16个亿,我的天,竟然还可以岿然不动。
到今天,呵呵,还不是涨回来了。
所以在投资界,我听得最多的一句名言是:等待,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不靠你付出精力,就靠你沉得住气。
我记得小时候,酷爱文学的我,爱看那些文绉绉的情感鸡汤。
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爱情就像攥在手里的沙子,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似乎这句话除了适用于让人哭哭啼啼的失恋,更适用于让人耳眩目晕的盈亏。
赚钱这回事,攥得越紧,亏得越快。
反而,你得像酿一缸慢慢变浓的酒,让时间做酶,反而得一口意外的醇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