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十八
来自《第十章 加涅的教学论》
P314
事件3:激起回忆原有学习
尽管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前习得的内容,但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并不总是能回忆出并使用相关的信息。这一点在年幼的学习者身上或许比在年长的学习者身上更真实,因为年幼的学习者还没有建立起宽广的知识基础。但正如第五章所讨论的,知识的迁移,即将先前习得的某些东西应用于新问题或新情境,在任何年龄上都是困难的。因此,为使学习者做好编码或迁移的准备,教师应帮助他们回忆起相关的和先决的信息。
激起回忆原有学习可以和在课上提醒学习者昨天或上周学了什么一样简单。这在许多教师用来开始每天活动的快速复习中通常可以看到。但在某些情况下,简单的提示是不够的。还有必要通过某些练习活动来恢复先决知识或技能(Gagn&Driscoll,198)在下面的记录中就可以看到一个这样的例子,该记录摘自德里斯科尔和迪克(199)对一名八年级科学教师教学“光和透镜”单元的中途观察。
MLH在教室里巡视,当个别孩子提问时给以帮助。然后,她走到黑板前,写下了一个公式一t=d/r(t是时间,d是距离,r是光速)—说:“各位同学请注意。想想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知道了距离,是多少?3.8乘以10的8次方米,正确!我们还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记住,在你们的课本上。对的,3.0乘以10的8次方米每秒。那么,我们如何计算光运动这么远的距离需要多少时间?非常正确!很好!用除法……” MLH继续给出几个例子。孩子们显然在“批判性阅读”标题下的问题1上遇到了困难。有几个孩子好像已经问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她让每个孩子再次复习了这些步骤。
「I,重述知识」
激起回忆原有学习与A1便签激活经验有什么异同?
激起回忆原有学习,是认知学习中“认”--辨认与其他知识的异同的关键。原书中的举例,只有你先能辩认出什么是直角,什么是三角形,你才能辩认出什么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你先得回忆起原有学习中的直角定义、三角形的定义。
所以,拆页中的“激起回忆原有学习”,重在从记忆中查找新知识的基础,也就是我们新知识我们能理解的模块,通过对每个模块的理解,达到理解新知识的目的。
A1激活经验,不是在知识的学习理解阶段,而是对I便签中指导自己行为改变的方法寻找相应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让新习得的技能与自身过往经验相比较,自已以前的成功是不是在无意间符合了I中的方法论,自已以前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哪些方面没有做好?
上面说的是两者的不同点,相同点在于,都要搜寻自己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让新知识与大脑中原有的信息进行关联,关联得越多,理解得越透彻,存储越容易。
「A1,激活经验」
在本次14天的便签输出中,艰苦的面对各种新知,其中一定激活了不少你原有的知识,请写出当时的经历(一个就可以)。
第十一天的作业中,拆页十五中提到目标与目标定向,其中提到三对目标定义:
目标的一般性:具体的目标VS一般的目标;具体目标关联到之前学过的SMART中的设置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联、有时限;然后又想到心流中,要达成心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设定有挑战可达成的合适目标。
•实现目标所需的时间:近期的目标VS长远的目标。近期与长远目标的设置,想到了先设定一个明确目标,再给目标进行拆分,拆分到每天周、每一天要完成什么目标,从拆分目标的把控上来保证长远目标的实现可能性。
•目标的定向:表现目标VS成就目标。表现目标与成就目标,想到了《终身成长》一书中,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乎的是表现,遇到困难时回避挑战,容易放弃;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乎的是挑战中有机会学习、有机会成长,遇到困难会迎难而上。
「A2,规划运用」
假如,你给他人讲解拆页十五的“目标和目标定向”,运用拆页的知识点你将如何激发他回忆原有的学习。
好像我已经把这个作业提前在A1中做了,当然,对于其他没有学习过SMART、心流、终身成长等的人,要激发他回忆原有的学习,就只能从字面进行拆解。就像我在本书中新学到一个词“自我效能信念”,当时看到感觉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最后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分开理解,再组合起来才理解一些。
附:百度百科对我自效能的解释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