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各种思维和价值观快速便捷的进行输入输出的时代,这些思维和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认知”。
一个人一直想过某种生活而不得,很大可能就是他并没有与这种生活对应的认知。用我自己举个栗子:我一直很穷,我其实非常想成为有钱人,但是我就是成不了。然后我通过各种思考各种学习,最后我发现,原来是因为我不具备有钱人的认知,也就是所谓的“富人思维”。我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一个富人,大家都是穷兮兮惨戚戚的,我哪里能获得富人的认知?如果我真的想成为富人,我该怎么做?当然是学习富人的认知啊。如何学习?当然是从我能够通过的渠道去获取富人的认知啊。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有钱人能给我分享他的认知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比如罗胖子李笑来等等,即使他们的分享需要交点钱,但是对于那点钱来说,他们的认知简直是无价的好嘛!!!再如何涨价都挡不住滚滚而来学习的人潮啊。所以说,能够获取别人尤其是自己所羡慕的那群人的认知,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感恩的事情,namaste
讲完了认知输入,再说说认知输出。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其实都是在输入输出我们的认知。和朋友聊天,和伴侣沟通,和网友瞎侃等等,其实质就是在输入输出每个人自己的认知。这些平常的社交,认知输出的水平和深度几乎都不太高,因为无需太高,太高了就难以和众多人展开社交了,“曲高和寡”就是这个意思。而真正敢于高调且广泛的输出自己的认知的人,那么这个人往左边看一点就是个疯子,往右边看一点就是个天才。至于这个人到底是疯子还是天才,不取决于这个人本身,而取决于接受认知的人群所站的阵营。举个栗子:希特勒现在都被人认知为疯子,但在纳粹横行的当年,他可是万众敬仰的英雄啊;还有爱因斯坦成名后大家都知道他是天才,但在他成名以前,他可是被所有人耻笑的疯子和智障啊。关于这一点,栗子就举到这里。仍然说回到敢于高调且广泛的认知输出者,敢于广泛且高调的输出认知,这个人很大可能的确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两把刷子能不能被人接收到,不取决于认知输出者,而取决于接收认知的人群能不能从输出者那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他众多的认知里获取到自己需要的那部分认知。认知输出者输出认知,他并不是一定要接受认知的人群接收到,对输出者来说,他输出认知了,这个事情就结束了,你接收或者不接收,关他什么事儿!你过得好不好,跟他半毛钱关系没有好嘛!就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