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学习笔记 第44篇
【概念36:成长率】
创业,可以用一个更为朴素的词替代,即:生意。生意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满足温饱的生意;
能够赚钱的生意(温饱之外还有富余);
能够成长的生意(富余越来越多);
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这里包含着一个很多人从来都没想过的概念:成长率)……
学习心得:
一个人头脑当中的概念会对他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头脑中没有注意力宝贵这个概念,那人便会随意耗费注意力而不会觉得不妥;如果人一开始在头脑中植入对某人某事的偏见,那么后面的行动中,排斥抵抗等行为都会自发发生。
学这一讲,甚至在学之前,单看到这个名字,我就有点抵触:“创业”,跟我有啥关系,我现在也没创业,我只是个普通的朝九晚五上班族啊。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同样,看的稀里糊涂,不顺畅,没启发。看完之后有些郁闷,然后在评论区看到有人说他也不创业,也看不懂,也无感时,笑来老师回复“相信我,你不是一个人”,瞬间感觉获得了安慰,自己的行为被合理化了——问题不在我。
我们总在不停地证明自己的正确——遇到问题后证明问题不在自己,在别人在外界,而我自己很ok;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对自己的行为有重大影响——我认为“创业”这个概念跟自己没关,所以还没开始就已经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全程抗拒(我并未意识到)。
“创业”虽然和我(现在的我)没啥关系,但,这是否意味着因此我就可以抗拒这个概念、视而不见、允许自己的抵触情绪,不去琢磨、不去思考吗?
继续看下去,发现笑来老师对这事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当你觉得某个概念和你无关,或机会还没到来的时候,不要去想“等机会到了,等一切和我有关系了,我再去行动。”
到时候再准备,显然已经来不及了。比如,内容创业一下火了,有些人就可以抓住机会,开始赚钱,要知道,这些人无不是在之前做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练笔。而你,如果这时候才开始准备,显然机会早已过了。
所以,当你看到概念和你无关或机会未到时,这个时候应该感到庆幸:庆幸机会还没到,庆幸这是机会在给自己争取“准备时间”。如此一来,只有开心,只会认真学习仔细琢磨,哪还会有抵触和抗拒。
真是一念一世界,视角不同,感知不同;感知不同,行动不同;行动不同,结果不同。
最后又在评论区刷到一条评论
时刻准备着: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出国的,所以坚持学会用英语。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创业的,所以努力去学习更多。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出书的,所以现在坚持去写作。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有钱的,所以开始去学习理财。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成功的,所以失败是要体验的。
知道自己现在一定会被嘲笑,我要选择无条件自信。
啧啧,所以,对事对物,你头脑中有怎样的概念、感知?是觉得它们和自己无关?还是它们和现在的自己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