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你比乾隆更舒服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热议的话题叫乾隆皇帝和现在北京白领谁的生活质量更高,该话题下多数人认可“空调西瓜玩手机,十个皇位也不换”这个理念,他们认为由于科技水平的碾压式提高,我们享受到了前人享受不到的快感,必然也就过得更快活。引申到具体的中国人身上就更明显;他们的祖辈刚刚走出战争,父辈刚刚走出饥饿。
这又解释了为什么我问朋友们中了千万巨奖会怎么分配时,没有一个人会把一半以上的财富安排给自己的父母。因为越靠近现代才越会享受嘛。年轻人拿了钱以后豪车豪宅自不必说,他们还可能会开公司、环游世界,听演唱会,买手办,买乐器,买球鞋…… 他们可以做很多很多我们想不到的事情。
可是父辈拿了这些钱能做什么?我们动动脚趾也能想到,她们拥有的选择很有限,而有限的选择中往往还包含了把钱留给孩子。
是这样吗?因为我比我父亲多体会了玩电脑的快乐,我父亲比我爷爷多体会了玩手机的乐趣,所以我们后人一定比前人幸福。
理所当然的,更幸福的人就该获得更多机会。
真的是这样吗?
2,人不都是自私的
翻日记本,发现十年前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其中有一个自己给自己设计的实验;
假如有一天我得到一个机会,可以去一个世外桃源里面当王。在那边有七十二个貌美如花的王妃,有享之不尽的财富和权力;但是要和现有的世界完全断绝联系,没有人知道我去哪了。我去不去?
想去,但是又觉得我这一家人咋办,谁来照顾?还有就是兄弟朋友们都不知道我有七十二个王妃,那不带劲,好像差点啥。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对了,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也许是那些实验场景都很不严谨,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人不是完全自私的,因为人会很在意别人的感受;还有很多人是为了别人而活。
3,做个永动机
从公元十二世纪开始,一直有人想做出某种能够永远运动下去的装置。但无一成功。
为啥?其实不是因为什么能量守恒定律,而是因为永动机是不能做出永动机的。
人就是永动机,创造灯泡的人可以创造留声机,但是灯泡不能妄想创造留声机。
设计出灯泡的人给灯泡设计了一个最低要求,就是通电的情况下要发光。
我怀疑设计人类的那位给人类的最低要求是当他成年了他要爱他的孩子。
只要这一条规则生效,那人就成为了永动机,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规则一定生效了,这台机器还通过了严酷的测试,瘟疫、饥荒、地震、海啸……都没能让它停下来。
4,吾苦儿未见,儿劳吾不安
我很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坦然接受母亲把自己的肝脏移植给儿子的新闻。两个独立的人,当父母的真的天然亏欠孩子吗?
我想不通。上面三条是我说服自己的理由,并不十分充分。
我今年26周岁,在面临结婚生子的时候又想到这个问题,孩子生病了,要不要把肝脏移植给他?
当然!只要孩子能好好的,为他割尽血肉又何妨。
这句话是从心底里蹦出来的,没有思考。
为什么啊?
为什么原来的小太妹同学微信名突然从刘亦菲变成了汐妈刘亦菲。
为什么懒癌晚期的好朋友突然立志要开公众号每月为孩子写一篇文章。
为什么疯狂做微商的前同事的朋友圈图片从三无产品变成了她儿子的便便!
从前太多事情都不理解,直到我们有了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