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杀掉假我,首先我们就要知道假我与真我的有什么不同:假我,指用感官器官对外部的认知以及对其的定义;真我,指关闭感官器官的认知以及对其的定义,而从本心(天道)的角度去俯瞰万物。如《道德经》地七十七章写道:“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不过,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本质上都没有区别,正所谓“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杀掉假我的人呢?这里我们就以《庄子》一书为蓝图来对这类人进行描写,在庄子笔下这类人在《大宗师》一文统称为“真人”。
还记得《逍遥游》里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吗?庄子是这样描述她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前面关于外面描写的部分被后人用来描述女子的美丽,但是这却不是杀掉假我的重点,其重点是“游乎四海之外”,众人都还在四海之内而她却已经抵达了遥远的四海之外,因此庄子才说即使是她身上的尘垢粃糠也能铸就尧舜这样的人间圣王。由于她太过于神话色彩,所以我们可以将她认为是庄子请来为真人作代表的一员。
《齐物论》中,庄子开篇就给出“吾丧我”的人间无分别的超高境界,他的代表人物是南郭子綦。南郭子綦是怎样达到这种境界呢?“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然后说道“今者吾丧我”,“吾丧我”三个字不是简单地表示为“忘掉了曾经的那个我”而应该是把“假我”杀掉,因此“吾丧我”的深度也可以表示一个修道的境界。
什么是把“假我”杀掉呢?我们还是用《养生主》一文来做一个解答,还记得第一个故事“庖丁解牛”吗?我曾说过庖丁是关闭六根而用神去宰牛因此他的刀十九年还像刚磨出来的一样,他的方法就是“官知止而神欲行”,即不需要感官外界而靠自己的精神(本心)去接触,这个时候的人就已经处于杀掉假我的状态了!(篇幅有限,不再举例)
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去做到这个境界呢?着就要看一个的“德”有多深以及“符应”的能力有多强了。当然了,庄子在《人间世》里借孔夫子之口给了我们一个方法——“心斋”。什么是“心斋”呢?“你心志专一,不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进一步不用心听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与外物接合。气这东西,是虚空而能容纳万物的。只有达到空明的虚境才能容纳道的聚集。这种虚境,就是心斋。”“心斋”的重点就在于“虚”字,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空”。颜回听了这句话后,在《大宗师》一文他证悟得道对孔子说起了他的“坐忘”,孔子反过来要跟着他学习了。于是庄子借颜回之口谈到“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其重点在于忘掉感官世界的虚幻不实而与大道相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