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听过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很多的人甚至把它作为座右铭(个性签名)。可是你真的仔细思考过这种感动自己的努力了吗?
打开自己写的为数不多的反省日记里头,发现自己最近有一个月的时间都在自责:计划看的书没看;报了的课程没学;每次的007作业没有太多的提高;某天又刷朋友圈浪费了时间;某天又没有早起,等等。
同时另一个自己觉得自己很努力,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听课、看书、写作上,同时也花了很多钱买书、买课程。但是我这种感动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让我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依然还是那样普通的人,过着普通的生活。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也许自己就是这样的普通人,再怎么努力都不行。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善呢?现在是时候该思考一下你的努力了。
其实你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努力!
闹钟响了,还要再睡。
时不时的还在刷着朋友圈。
计划的事情不按时完成就去睡觉,还安慰自己,‘熬夜对身体不好’。
多少课程、书籍还躺在那里原封不动。
现在请你回想一下,你昨天听到的专栏或者看过的书的内容,你还能概述出来吗?
我们的大部分的努力只是一种现象,其中全心投入、内化吸收的学习时间,实际上是少之又少的。
其实你的努力只是别人的日常罢了,甚至还比不上别人的日常!
![](https://img.haomeiwen.com/i4565614/1c190e73d55a0057.png)
网上流传的“王健林的日程表 ”大家一定都看过吧。
从这张日程表上可以看出,王健林4点一刻起床,当日飞行6000公里,停留两个国家三个城市,健身、工作井井有条。其实,他每天的日子几乎都这样忙碌。 难怪有人说,“不怕别人比你优秀,怕的是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
再把自己的日程表拿出来看看吧,有多少是空白的时间段。甚至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日程表,我们的日程表就是一片空白的随机安排。
觉得努力了,生活却没有改变,难道就不努力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元认知能力有所提高的我们来说遇到问题或困惑肯定是思考→改进→行动。
⒈不贪心,一次只做一件事
写作、演讲、绘画、读书、英语、编程你样样都想学,可是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与其样样学、样样都学不精,不如先学最重要的,把一件事形成习惯然后再去做下一件事,然后一件件变成习惯、变成自己的日常。
根据自己的情况,我在学英语、跑步、写作已经养成习惯的基础上计划增加心理学读书计划。心理学读书形成习惯后,再计划加入手绘练习。
⒉学习经典
我们常常会被许多牛人或公众号的文章吸引。这些文章,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它们仿佛散落在各处的珍珠发着光可却不能穿成一串项链。建议先把它们收藏起来,或者分类存放在自己的资料库中。
要精通一门知识或者技能先从经典书籍开始,系统学习它的最小必要知识,快速入门这样能让我们的学习更高效、更全面。
⒊列出自己的微成功清单。
我们的焦虑往往来源于我们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可目标与现实之间还是存在云泥之别。于是我们会自责,甚至会自弃。列出我们的微成功清单,让我们看见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小小的成功。让我们发现我们的努力并不是一无所获的,这会大大增强我们长期努力的信心,最终取得大的成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4565614/f6015c17bdabfa79.jpg)
⒋对自己要有耐心。
笑来老师告诉我们:要活在未来、要保持耐心、要利用复利效应。
我订阅的《5分钟商学院》课程中刘润老师曾经举了他自己的例子:
很多人说,润总你演讲很棒。我在2015年,讲了126天课,每天6小时;很多人说,润总你文章写得真好。我第一篇公开发表并拿到稿费的文章,发表于23年前。之后,我坚持写作20年,期间写过1本诗集、2本小说、出过5本书,写出《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时,我已经坚持写作12年。因此今天,才能不断更的每天给大家输出《刘润·5分钟商学院》。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所有的成功都是十年甚至数十年努力的积累。问问自己,我们努力了几年?
1年<我的努力<2年
我们怎么还好意思抱怨:生活辜负了我们的努力。
别再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了,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网友评论